党建工作
党员教育培训如何提质增效?阳宗海风景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通过构建“载体链、课程链、转化链”三链协同机制,打造“云端矩阵+实体课堂”双轨体系,以“多元化载体、精准化供给、实效化转化”为核心,将政治铸魂、能力赋能、实践历练贯穿始终,为不同领域党员量身定制“成长套餐”,推动教育培训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让红色基因在实践沃土中生根结果。
按照“便捷高效、资源整合、全域覆盖”思路,阳宗海风景区整合各级培训资源,构建全域穿透式培训网络。依托双向视频直播系统搭建的“1+N”云课堂,实现主课堂与镇(街道)、村(社区)分课堂联动,207名村(社区)后备力量、405名入党积极分子实现跨域同步参训,有效破解“工学矛盾”“地域阻隔”难题。
线上签到、云端监督、实地抽查……一系列举措将纪律红线贯穿培训全程,既确保云端矩阵全域联通、实体课堂精准送达,又实现智慧管理全程控,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效率与效果双提升。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是阳宗海风景区党员教育培训的鲜明导向。针对村(社区)后备力量,设置“纪律底线+政治责任+实践担当”三维课程,既有政治必修课,也有电商助力乡村发展等实务课,4名“小海推荐官”还现场传授农产品“出圈”策略,助力学员练就“田间地头”真本领。
“课堂所学”如何变为“岗位所为”?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阳宗海风景区在精准设置核心课程的同时,融入阳宗海保护治理等本土案例,帮助学员明确行为边界、筑牢信仰根基。针对机关、学校、“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党员,13个精细化培训计划各有侧重,如开展党员教育电视片创作、公文写作、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实现“一领域一计划、一岗位一重点”。
同时,通过建立“培训—实践—反馈”全周期机制,打造“学用贯通”培育闭环,确保成果转化路径清晰、抓手有力、成效可感。“爱湖护湖争先锋”“我为发展献一策”等实践活动,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技能赛、党务骨干实训成果展等平台,以及“暖阳”志愿服务品牌发布,引导党员带头投身阳宗海保护治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一线,推动“课堂所学”有效转化为“岗位所为”与“发展之效”。
此外,阳宗海风景区通过推行发展党员“星火传承”计划,建立“一人一档”成长档案跟踪党员发展成效;开展“明湖先锋”选树工作,搭建教育矩阵、宣讲团、服务队三大平台,选树一批“明湖先锋标兵”“明湖先锋党组织”等先进典型,推动党员和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为阳宗海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昆明日报 记者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