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嵩明县:联动监督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日报    08-18 08:33:50

清晨7点,阳光掠过嵩明县嵩阳街道山脚社区的山梁,麦冲新村村民杨顺能驱车送孩子去嵩阳一中上学。“以前这条路破损严重,影响出行安全,现在路修好了,送小孩可以节省一半时间。”他说。

4年前,山脚社区的8个自然村散落分布,沿线水泥路破损难行。“过往通行的大车比较多,把2016年统一铺设的水泥路面压坏很多,一不留神车轮就会陷进去,还会刮伤底盘。”社区治保主任杨增明一边向前来开展监督检查的纪检监察干部展示手机里的老照片,一边介绍。

道路通、百业兴。2021年,山脚社区的柏油道路建设工程开启。为筑牢农村公路建设“防护网”,嵩明县纪委监委构建内外协同立体化监督体系,一方面,采取纪检室统筹协调、纪检组嵌入监督、乡(镇)纪委同步配合的监督模式,紧盯农村公路建设全周期,对项目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管护运营等重点事项一督到底,倒逼职能部门、乡镇(街道)耕好“责任田”;另一方面,聚焦项目资金拨付管理使用,深化“纪审财”协同监督机制,采取账目抽查、现场核查、暗访督查等方式,开展闭环式监督。

2023年底,麦冲新村居民小组2公里的柏油路铺设完成,这里成为全社区第一个铺设柏油路的新乡村。之后,小普沙、雷打坑等村也陆续进行村内柏油道路铺设工作。

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推动下,9条总长19公里的柏油路、水泥路延伸至每个自然村,串联起900余户农家。

道路畅通缩短了空间距离,随着车流量不断增加,如何将道路建设与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深度融合,成为监督护航经济发展的新“考题”。

嵩明县纪委监委紧扣经济发展安排部署,综合运用“下沉式+靶向式+压茬式”联动监督模式,对山脚社区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全程跟进监督。

在监督推动下,社区东北部新建红薯种植基地,让原本闲置的1000亩山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沿普沙河主干道由东向西,蓝莓、蔬菜、花卉等种植基地连成一片,社区还建成了300余亩标准化农业设施,引进6个优质农业企业入驻,带动500余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增收。

蓝莓种植基地负责人蒲志猛蹲在田埂边,指着远处的冷链物流车说:“过去蓝莓采摘后需绕行几十公里山路运输。为了帮我们解决实际困难,干部们一次次到地里询问情况、了解需求。如今柏油路直通基地,1小时就能把蓝莓送到昆明市区的连锁超市。”他口中的“干部”,既有技术指导员,也有纪检监察干部。

麦冲老村位于山脚社区东北部的群山之中。2公里硬化后的村路蜿蜒,串联起路旁修旧如旧的老宅和正在建设中的民宿,村里竹林、河道、荷塘相映成趣。这个曾因位置偏远,村民陆续迁离,逐渐沉寂的村落,又将以农文旅项目为引擎,打造一个集居住、就业、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

从田间地头的监督到一项项产业的发展,从急难愁盼问题的破解到清廉生态的培育,嵩明县纪委监委始终以监督护航,助力乡村振兴好“途”景。(云南日报 通讯员张兆如)

编辑:周智宇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