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良县创新打造就业“幸福里”社区,精准对接用工与务工两端,助力上万名劳动者端稳“就业碗”,开辟“家门口”就业增收的幸福路径。
作为宜良县的劳务输出大镇,竹山镇常年有1.2万余人外出务工,占全镇总人口数的40%。过去,信息不通畅,导致企业招工难、群众找工难。为破解这一难题,竹山镇以滇米火车站社区为试点打造就业“幸福里”社区,筑起了万人就业幸福圈。
为精准掌握群众就业信息数据,竹山镇党委成立务工党员党委,下设建筑、园艺、现代服务等6个行业党支部,组建党员就业服务先锋队,173名党员亮身份、领岗位、传技能,构建“1名党员联系10户群众”帮扶网。依托党员就业服务岗,“幸福里”社区开展家庭情况、就业意向、技能特长、培训需求、创业意愿、服务诉求“六清服务”摸排,建立数据库,动态掌握辖区内3400余名常住及流动人口就业需求。
社区组建10支用工服务队,主动对接园区企业。今年以来,已收集能源化工、服饰纺织等7个行业3200余个岗位信息。与3家重点企业签订定向培养稳定就业协议,输送400余名务工人员,平均就业稳定期超6个月。同步规划建设宜良劳务品牌产业园,重点培育“宜良烤鸭师”“三角梅培育师”等特色品牌,通过标准化认证和品牌化推广,带动500余人创业就业,形成“产业聚岗、品牌增值”的良性循环。
针对技能与岗位不适配问题,社区整合组织、人社、林草等部门资源,联合企业围绕纺织、医疗、花卉苗木等产业,免费开展技能培训27期、覆盖3500余人次。300余名考核合格者进入技术岗位,薪资平均提升12.5%。社区还积极拓展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培训,开发新农人主播、数字农技员项目,培育电商创业人员46名,推动劳动力由短期务工向长期从业、自主创业转变。(云南日报 记者熊明 通讯员昂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