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昆明无人机产业“飞”出上扬曲线 开启低空经济新航程
昆明信息港    08-20 15:16:01

近期,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传来喜讯,昆明无人机产能已突破 2 万架 / 年,产业版图不断扩张,成为推动云南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在政策引领、企业创新、招大引强与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下,昆明无人机产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勾勒出低空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

在产业培育方面,本土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昆明得一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技术开发与推广,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云南骏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构建起规模化生产线,其年产能 1200 台的中型固定翼无人机生产线位居全国民企之首,小型固定翼无人机生产线年产能达 12000 台,彰显了强大的制造实力;飞虎驼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飞航服务为核心,丰富了产业业态。这些本土企业立足昆明,逐步形成了从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到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招商引资也为昆明无人机产业进行强力助推。市政府积极作为,与江苏数字鹰、旭日蓝天、玖明航空等企业达成合作,在昆建设运营中心及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其中,旭日蓝天无人机项目备受瞩目,该项目集生产制造、培训研学、场景应用于一体,计划量产的水星 X30 多旋翼无人机、水星 X110 多功能大载重无人机、水星 X480 大载重运输无人机,将构建起轻、中、重载全场景低空制造体系,填补昆明在高端工业无人机领域的空白,提升昆明在全国乃至全球无人机产业格局中的地位。

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先行。昆明大力推进无人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覆盖全市的无线电固定和移动监测网络,如同为无人机产业打造了一张无形的“安全网”,确保无人机飞行的通信畅通与安全监管。累计部署的 5G - A 通感一体站点以及超 100 个无人机起降点,为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硬件支撑,无论是物流配送、农林植保,还是应急救援、测绘巡检,无人机都能“落地有站、飞行有网”,让低空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得以畅通。

我们可以看到,昆明无人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编制低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优化 W 类空域利用方案,为无人机飞行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开展测试测验,建成低空综合测试验证体系,提升无人机飞行的便捷性与安全性。这一系列举措将为无人机产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技术支撑体系。

目前,昆明无人机产业已经“飞” 出一条上扬曲线,虽然产能提升迅速,但产业附加值有待提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无人机应用场景虽不断拓展,但市场培育尚需时日,行业标准和规范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以创新为翼,以开放为帆,相信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昆明无人机产业必将不断突破创新,拓展应用边界,为昆滇经济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实现从产业规模扩张到产业价值提升的华丽转身,在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壮阔版图上,书写独树一帜的精彩篇章。(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陈秋月)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袁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