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 正文
贵州石阡:以“动”为笔 向新而行
中国文化报    08-25 15:45:18

2025年1月至6月,石阡县接待游客268.52万人次,同比增长10.6%;旅游总收入23.89亿元,同比增长11.23%,文体旅融合成效显著。从全民参与到设施完善,从人才培养到赛事引流,从区域协同到效益提升,石阡以“动”为笔,向新而行,正绘就一幅活力四射、精彩纷呈的文体旅融合发展新图景。

贵州石阡仡佬毛龙节现场  石阡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石阡县城南古温泉篝火晚会   石阡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晨光熹微,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龙川河畔,晨跑者的脚步轻盈有力,人民广场上舞者踏着节拍舒展身姿,山间小路上登山爱好者笑语回荡……这座依山傍水的古朴小城,焕发着蓬勃朝气。从1952年石阡籍军人陈正秀在西南军区运动会上勇夺桂冠,到如今当地各学校代表队屡次在省级赛事上斩获佳绩,全民健身在这里蔚然成风,体育精神薪火相传。

2025年以来,石阡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大力推进文体旅深度融合,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让“动起来”成为石阡发展的鲜明底色和强劲引擎。

“加油!好球!”7月28日晚,坪地场乡第三届“黄花杯”篮球赛冠军争夺战激烈进行,覃家营村代表队最终夺冠,赢得三只山羊作为奖品,现场欢呼不断。自2023年首届赛事举办,参赛队伍持续扩大,今年新增4支队伍并首次设立女子组,吸引众多本地群众、大学生和外地返乡人士参与。赛事不仅丰富了文化生活,更增进了邻里互动,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精神合力。

在县国标体育场,柔力球、手杖操、太极拳等活动轮番开展;佛顶山与五峰山上,徒步爱好者奋力攀登;节庆期间,毛龙、说春、茶灯等非遗展演精彩纷呈,尽显当地民俗魅力。广场舞爱好者王阿姨笑着说:“现在每天坚持散步、跳舞,人精神多了。”石阡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陆亚平说,“动起来”已成为石阡群众发自内心的热情,升华为一种蓬勃向上、和谐共享的生活态度。

这份活力的呈现,离不开扎实的基础设施和人才培育体系的支撑。汤山街道城北全民健身中心仅用半年时间即建成投用,展现了“石阡速度”。目前,全县已实现315个行政村农体工程全覆盖,建成4个乡镇足球场、2个多功能篮球场、3条健身步道、1个全民健身中心。全县体育场地总面积64.09万平方米,人均2.32平方米,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为全民健身和赛事举办提供了坚实保障。

人才培育同步发力。石阡注重青少年体育发展,18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县第一初级中学和第一小学成为市级足球人才培养试点校。在铜仁市第五届运动会群众组跳绳比赛中,石阡职校跳绳队集训仅一个月,便斩获两金三银四铜及3个优秀奖,队员周青青一人独揽一金三银。教练王定山介绍,团队通过专家指导和个性化训练实现快速突破。运动员杨华强在2024年全国残疾人游泳邀请赛中勇夺男子S7级100米仰泳和自由泳双冠,展现了石阡健儿的拼搏精神。

文体旅融合中,节庆与赛事成为重要引擎。石阡坚持“节庆搭台、文旅唱戏”,让非遗“活”起来。今年年初,“毛龙醒春·福泽泉城”非遗民俗闹新春系列活动热闹非凡,翻腾起舞的毛龙、唱腔婉转的茶灯吸引了众多游客,他们纷纷表示“场面热闹,很有地方特色”。“仡佬敬雀节民俗文化周”期间,尧上民族文化村接待游客超11万人次,民宿一房难求,商铺营业额激增,旅游综合收入超千万元。

石阡还积极承办铜仁市公路自行车联赛(石阡站)、贵州红·山水越野挑战赛(石阡站)、全省轮滑大赛等大型赛事,主办“美丽乡村”篮球赛、足球赛、田径赛等系列活动,全面提升办赛水平和接待能力。

在“引进来”的同时,石阡也主动“走出去”。石阡县组织优秀队伍通过文艺汇演、非遗展示等活动推广“山、水、城”精品线路,加强与湖南、重庆等地的游客互送与资源互推,构建区域联动发展格局。由跑步爱好者自发组建的县跑步协会现有会员131人、爱好者200余人,组织大型活动30余次,50余人在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赛事中刷新个人最好成绩。会长李耀轩介绍,协会开展周末训练百余次,超3000人次参与,带动更多人养成运动习惯,赢得广泛赞誉。

如今,“动起来”的实践正转化为发展实效。石阡获评“贵州省体育旅游示范县”,困牛山村获评“贵州省红色文化体育旅游示范点”,佛顶山森林户外运动基地被评为“乡村振兴体育旅游示范点”。2025年1月至6月,全县接待游客268.52万人次,同比增长10.6%;旅游总收入23.89亿元,同比增长11.23%,文体旅融合成效显著。

从全民参与到设施完善,从人才培养到赛事引流,从区域协同到效益提升,石阡以“动”为笔,向新而行,正绘就一幅活力四射、精彩纷呈的文体旅融合发展新图景。(中国文化报 记者王雪峰  通讯员杨文美

编辑:王佳琪(实习)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