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纳章镇持续巩固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多管齐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致力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制度建设定规范
纳章镇投资200余万元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从硬件设施上为殡葬改革奠定基础。同时,完善村规民约以及红白理事会章程等一系列制度,明确礼金标准和办事时限。以龙洞村为例,该村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并制定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章程。村“两委”成员和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将酒席从摆三天缩短为一天,大力推行下,村民纷纷效仿,文明节俭办酒逐渐成为群众的日常行为。
道德教育转观念
纳章镇常态化抓好群众思想教育,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广泛开展“入户大走访大排查大宣讲”行动,向群众普及移风易俗知识,同时通过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广播系统、宣传栏、移风易俗墙体宣传画、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等多种形式,实现宣传全覆盖。如竹园村设立了“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常态化抓好群众思想道德教育,重点关注“阴阳先生”、跳丧闹丧等群体,遏制住了不良风气。此外,纳章镇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的积极意义,引导群众从自身做起。
典型示范树标杆
多年来,纳章镇积极申报选树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150余人(户),形成示范效应。像一心为民、扎根基层三十余年的“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曲靖好人”鲁金宝;孝亲敬老,用柔弱肩膀撑起整个家的“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高双芬等,他们的事迹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激励大家见贤思齐。党员干部积极带头,主动作为,以“我是党员我先行”的觉悟,带头宣传、带头践行,形成了党支部书记带动支部、支部带动村组的良好效应。
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纳章镇移风易俗工作成果显著。原本“哗众取宠”的闹丧队伍转变为农村文艺队、移风易俗宣传队;红白喜事礼金减少,人情攀比得到遏制;阴阳先生转变为公墓管理者……从移风易俗的“被动者”到文明建设的“倡导者”,纳章镇不仅转变了群众思想,更让文明新风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