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刀痕镌刻网安盾 靛蓝织就防护网——看巍山非遗里的“网安密码”
昆明信息港    08-27 20:24:28

600多年历史的拱辰楼矗立骄阳下,“万里瞻天”匾额熠熠生辉。8月26日,“云岭网安大篷车巡回之旅”活动在巍山古城拱辰楼广场举行,甲马木拓的墨香与扎染棉布的靛蓝交织,彝族歌声与网安口诀共鸣,六大非遗技艺与网络安全宣传碰撞出别样火花,让古城群众在指尖触感与视听盛宴中筑牢网络安全意识。

bb3f97f9-8320-40e5-a57f-5ffa8a87799c

“刀痕刻尽千年愿,甲马驮福入万家。”巍山南街非遗集市的长案前,网安专题甲马木刻泛着温润光泽。木板中央,拱辰楼剪影巍峨矗立,纹路清晰可辨,“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的标语嵌于城楼轮廓之间,明代城楼的防御功能与现代网络安全理念,借木刻刀痕完成了跨时空握手。

如今,用木刻技艺传播网安知识,让非遗变身新时代的“网络安全密码”。随着拓印工具的起落,墨色在红纸上晕染开来,网安标语与拱辰楼“万里瞻天”的匾额慢慢显影。一张张融合城楼图像与网安口号的甲马画在群众手中传递,网络安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DSC00611

广场一侧,蓝白相间的扎染布随风轻扬。拱辰楼的轮廓在冰裂纹理中清晰可见,“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的字样以传统扎染工艺呈现,靛蓝染料在棉布上形成的自然晕纹,恰似网络世界的防护屏障。

“密码口令要多样,生日连号不妥当。网络谣言辨分明,实锤爆料不轻传……” 彝族打歌省级传承人罗朝琴、罗正燕的歌声响彻古城。彝族打歌调是巍山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位传承人将实用网安知识融入朗朗上口的彝族歌谣,用巍山打歌调编创了《网络安全记心间》,旋律一响,便吸引众多群众驻足,网安知识化作通俗易记的歌谣,引得现场观众跟着轻声和唱。

活动现场还展示了巍山彝族刺绣、巍山手工制香以及巍山布扎等非遗技艺的工艺品,白族舞蹈《霸王鞭》、男声合唱《守望巍山》、彝族舞蹈《阿克里哈》等节目轮番上演,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丰富的“网安+非遗”盛宴。

网安护航,巍然如山。网安主题的甲马、扎染与打歌等非遗创新作品,生动诠释了传统文化并非静止的历史标本,而是能够持续融入现代生活的活态资源;网络安全也不再是冰冷口号,而是借助非遗所蕴藏的温度与智慧,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可感可触的生活常识。(昆明信息港 记者张玉)

编辑:张义瑶(实习)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