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现场。供图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江枫 通讯员任传振 饶睿 陈果 8月26日,昆明市博物馆、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联大研学联合主办的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讲”——“抗日战争中的云南”大思政课,在昆明市博物馆报告厅举行。
昆明市博物馆馆长陈浩作开讲致辞时表示,以博物馆为课堂,以历史为教材,共同开启2025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昆明市博物馆与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推出这堂“大思政课”,与大家共同了解抗日战争中的云南。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明天的复兴任重道远,要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动力。他指出,博物馆不仅是保存记忆的场所,更是激发创造力的引擎,愿同学们在这里读懂何以中国、何以云南、何以昆明,并在未来向世界展现何谓青年。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璋主讲。他结合丰富的历史图片与档案资料,从十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云南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包括:龙云坚定支持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滇军出省抗战、滇缅公路与中国唯一对外交通线、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夺取制空权、云南作为抗战重要根据地、滇南抗战、滇西抗战、缅北与滇西大反攻及其重大意义等。他详细介绍了云南在兵员、物资、国际通道等方面的重要贡献,并特别强调了西南联大在云南办学的历程及其所体现的教育救国、知识报国的精神传统。
吴宝璋作讲座。供图
吴宝璋说,云南在抗战中兼具大后方与最前线的双重角色。作为大后方,云南迅速派遣滇军出省抗战,成为重要抗战根据地,1937年8月,龙云自南京返滇后,迅即启动滇军整编工作。他将云南既有的6个步兵旅4万余人整合为第60军,并于同年10月开赴武汉前线布防。1938年4月,云南再度建成第58军,9月即抵达湘鄂战区投入作战。随后,军委会将滇军主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统辖第60军、第58军及新组建的新3军(由前两军精锐混编而成)。至此,抗战初期云南已累计派出3个军,全部武器装备及过半军需物资均由云南自主筹措。1938年8月21日,朱德专函致谢龙云:“抗战以来,滇省不仅遣军20万驰援前线,更倾力输助物资,于国家民族贡献卓绝。”在此期间,云南还接纳了上百万来自沦陷区的同胞和驻军;修筑了“可与巴拿马运河媲美”的滇缅公路,开辟了“驼峰航线”,始终是中国抗战最关键的国际通道。作为最前线,云南军民同心、共赴国难,滇西民众英勇抗敌、不屈不挠,抗日县长张问德的事迹广为传颂;边疆十几个民族的数十位土司、头人组织游击队开展敌后斗争,涌现出了一批“毁家纾难、卫国保土”的民族英雄。云南也是中缅印战区的结合部。随着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滇西抗战扩展为滇缅抗战。中国远征军先后经历入缅援英、保卫滇缅公路、缅北反攻和滇西反攻等重要战役。通过惨烈的松山、腾冲、龙陵战役,成功将日寇驱逐出境,使云南成为全国最早光复的省份。
讲座现场。供图
讲座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师生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多次以热烈掌声回应吴教授的精彩讲述。
西南林业大学讲师袁子媚表示,此次思政课是落实“馆校结对”机制、发挥革命文物育人功能、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的重要实践。她认为,这种形式打破了传统思政课堂的局限,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将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和历史资料引入思政课堂的重要创新,贯彻了“两个结合”的实践要求。
讲座现场。供图
在问答互动环节,主持人陈果就云南抗战史中的热点问题与观众深入交流,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思考与共鸣。
张林威同学说:“听完吴教授的讲座,我深刻意识到云南这片红土地上饱含着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传承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力量。”
讲座现场。供图
讲座结束后,师生们还参观了“血肉筑就抗战生命线——抗战时期滇缅公路档案文献图片展”。
师生们参观展览。供图
本次讲座是昆明市博物馆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所策划的系列活动之一。此前,“重走滇缅公路 弘扬抗战精神展”“南侨机工主题绘画艺术展”已在昆明市博物馆相继展出。博物馆还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抗战故事会”“非遗拓印”“飞虎队徽章DIY”等沉浸式体验课程,持续推动思政教育实践创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
昆明市博物馆副书记张俊杰,副馆长李晓凡、尹戟,西南林业大学师生及博物馆职工参加讲座。
参加讲座人员合影。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