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人民法院通过交通事故诉调对接便民点与老法官调解室的“双室”联动,以专业高效与温情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于诉前,成为诉源治理的创新引擎。
交通事故诉调对接便民点针对的是专业性强的交通事故纠纷。芒市人民法院早在2016年就通过学习借鉴友邻法院经验,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诉调对接便民服务点。该便民点整合了法院、交警大队和保险公司的资源,实现道交纠纷的快速调解和司法确认。
老法官调解室则充分发挥退休法官法律功底深、调解经验丰、人生阅历厚的优势,主要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民间借贷等常见民事矛盾。
他们不急于求成,而是通过“拉家常”的方式深入了解矛盾根源,融情于理、寓法于情,最终化解心结。
除了线下“双室”联动,芒市人民法院还积极借助科技力量拓展多元解纷渠道。2023年6月,芒市人民法院与南京金智云法律调解服务中心联合举行“云上调解”诉源治理启动仪式,成为德宏首家开展“云上调解”的法院。
这种“专业+科技”的团队力量、“线上+线下”的“云上调解”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了更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矛盾纠纷化解渠道。
“双室”联动的效果十分显著。到2025年,数据显示芒市人民法院通过调解中心、老法官调解室等专业力量先行调解民商事案件661件,化解纠纷563件,调解成功率高达87.55%;交通事故诉调对接便民点化解道交类案件437件,兑付赔款超2052.62万元,道交类案件成讼率仅为10%,真正将大量矛盾“化于未发、止于未诉”。
这一数据的背后,是芒市人民法院“交通事故诉调对接便民点”的专业高效与“老法官调解室”的温情经验所形成的合力,它们共同构成了芒市人民法院诉源治理的“双室”驱动模式。
芒市人民法院还将“如我在诉”的理念贯穿于“双室”工作中。立案庭庭长汤婧说:“所谓‘如我在诉’,就是要求我们法官把自己代入当事人的处境去思考问题、开展工作,无论是调解还是审判,都要带着这份设身处地的情怀,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效率。”
这一理念体现在调解工作的各个环节。从不会写诉状的群众获得司法辅助服务站的指导,到速裁团队快速办理案件;从法官深入实地勘察现场,到联动检察院、妇联等多方力量调处纠纷,都体现了芒市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情怀。
“我们将继续深化能动履职,做实多元解纷,让法治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坚强保障。”芒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廖昌富表示。
随着“双室”联动机制不断完善,芒市人民法院将进一步打通诉源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这种“专业调解+司法确认”“线上+线下”“科技+人文”的多元解纷模式,不仅减轻了群众诉累,缓解了审判压力,更让法治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坚强保障。
芒市人民法院的实践表明,司法的未来不仅在于审判的权威,更在于诉源治理的创新与人文关怀的融合。(芒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江玲梦 杨安社 实习生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