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正文
《恭喜恭喜》:一首歌的时代嬗变
南方网    09-02 13:12:52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

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

每年春节一到,

这段旋律是不是就会自动在你耳边响起?

但你知道吗,

它最初却是因抗战而生?

1945年9月2日,

停泊于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

见证了一场庄严的受降仪式。

历时14年的抗日战争,

终于结束了。

人们像潮水一样,

从深巷里、从断垣间、从夜的暗处涌来。

他们握手、拥抱,哪怕素未谋面。

一个叫陈歌辛的音乐人

提笔写下这首歌:《恭喜恭喜》。

“皓皓冰雪融解,眼看梅花吐蕊;

漫漫长夜过去,听到一声鸡啼。”

他写的是一个民族

熬过至暗时刻的黎明破晓——

是被战火拆散的家庭终于能寻回亲人,

是朝不保夕的百姓终于能放下恐惧,

是无数人在洞黑的废墟之上

迎来了“能好好活下去”的天亮。

那时的“恭喜”,

是劫后余生的幸,

是眼含热泪的笑。

后来,岁月抚平了战争的伤痕,

我们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

强起来的时代变迁,

这首歌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原本沉缓如叹息的弦乐,

变成了喧腾的锣鼓。

我们依然唱着“恭喜恭喜”,

为团圆的暖,为新年的盼。

一首歌,八十年,

旋律未曾改变,

“恭喜”二字的分量,

却在光阴流转中生发出更多深意。

我们为它成为“春节符号”而欣喜,

更不能忘记它最初的模样,

不能忘记无数先辈倒在黎明前的身影,

不能忘记那个年代里,人们真正想恭喜的,

是黑暗退后的曙光,是苦难熬尽的希望,

是一个民族涅槃重生挺直的脊梁。

此时此刻,

再唱“恭喜恭喜”,

是恭喜你我,走出了历史褶皱,

恭喜你我,走进了盛世繁华,

恭喜你我,今天再次共唱《恭喜恭喜》。

1945→2025

愿国泰民安,山河无恙。

编辑:徐毅杰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