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
80年后的今天,西南大地早已换了人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贵州、云南、重庆三地,循着“抗战生命线”的脉络,追忆那段山河泣血的岁月,重走那条浸满奋斗与牺牲的道路,唤醒那些沉睡在时光里的烽火记忆。
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是一条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国际通道。
八十余载,斗转星移。昆明市西站立交桥,一座巨型石碾造型的纪念碑静静伫立。碑前常有市民、游客驻足,在滇缅公路“零公里”处感怀历史。从此处出发,一路向西,出畹町往缅甸,再行186公里就会到达终点——腊戌。
2025年8月,“血肉筑就抗战生命线——抗战时期滇缅公路档案文献图片展”在昆明开展。428件档案文献和图片重现了那段烽火岁月。
“亲爱的父母亲:别了,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挠我投笔从戎了。家是我所恋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热爱的。”1939年5月18日,马来西亚华侨女教师白雪娇化名“施夏圭”,留下告别信,毅然北上,成为滇缅公路南侨机工队的一员,在炮火中抢运军需物资。
滇缅公路路线图(1938年7月)来源:云南省档案馆
“此次我们奉命出征抗日,是为民族求生存,为国家全领土……倭寇深入国土,民族危在旦夕,身为军人,义当报国。”1938年台儿庄战役前夜,战士黄人钦写给妻子商幼兰的绝笔信中,家国情怀跃然纸上。信件寄出3天后,这位27岁的云南青年血洒疆场。
“不是公路是血路,千万雄工中外赞。”开展仪式上,一段苍劲悲怆的《修滇缅公路纪念歌》诵读,不仅让朗诵者哽咽,也让观众们红了眼眶。
图为漾濞县的民工修筑滇缅公路。来源:云南省档案馆
在一张“惠通桥”的图片前,带女儿前来参观的市民宋超阳停住了脚步。“你还记得我们在保山参观的惠通桥吗,惠通桥曾经被敌机6次轰炸,又6次重生,南洋华侨机工用生命架起了保障物资运输顺利的通道!”马上要上5年级的女儿点点头,一边参观一边拿笔记本记录着。“今年初到保山旅游时专门带着孩子去看过现在的惠通桥,我看到这个展览,周末马上带她来参观了,虽然她不一定能理解滇缅公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意义,但我希望孩子们能记住历史,深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2025年滇缅公路惠通桥。摄影 周春恩
一位观众在签名簿上留言:“这条路教会我们万众一心的团结奋斗、铁杵磨针的坚韧品格、胸怀天下的全局观念。”
88年前,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爆发。
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全体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勠力同心,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
永平胜备桥筑路民工雕塑群。摄影 尹小兵
1937年11月底,滇缅公路开建。这一刻,开启了云南从祖国边陲到国家命脉的转变——当年仅有1700万人口的省份,42万子弟奔赴前线,20万民众筚路蓝缕、开山劈水,以血肉之躯筑路保通。
“滇缅公路工程浩大,中国民众能于短期内藉己力完成,其在工作上之成就,即欧美任何公路亦不能过,余对贵国民众之毅力,与穷干苦干之精神,感佩无似。”时任美国驻华大使詹森曾发出感慨。
腾冲国殇墓园。摄影 朱宝昆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2025年5月,由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云南省收藏家协会,昆明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策划,一群特殊的行者踏上了重走滇缅公路的旅程。他们中有滇西爱国人士的亲属、滇缅公路设计者的后代、南侨机工的眷属,还有心怀敬意的志愿者。8天时间,2000千公里路程,他们循着先辈的足迹,从昆明潘家湾的西南运输处旧址出发,途经零公里纪念碑、滇西抗战雕塑群、松山战役遗址、惠通桥、国殇墓园、畹町大桥等历史地标,用镜头记录下遗址的今貌,用脚步丈量着历史的厚度。数万幅照片与影像,不仅是对过往的回望,更是对精神的传承。
2025年怒江上的惠通桥。摄影 李钟明
参观展览的过程中,退休中学历史老师周楚感慨道:“真正的胜利不仅是战场上的凯旋,更是后世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和平的坚守。参观展览室为了‘记住’,不忘来路,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时代洪流中锚定方向,守护用鲜血换来的光明。”(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记者刘丹覃淋 掌上春城 记者刘莹 整理周梓颜 海报徐小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