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晋宁区以“一车多用、一站多能、一线多运”的“三效融合”为核心思路,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织密农村物流末端服务网络。截至目前,晋宁区构建了区、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开通农村客货邮合作线路9条,建设县、乡、村三级客货邮站点62个,全区建制村通客车率、城乡客运车辆动态监控设备安装使用率、县级物流节点服务覆盖率、乡镇运输服务站覆盖率、快递进村服务覆盖率均达到100%,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创新推行多种配送新模式
晋宁区健全客货邮融合发展机制,组建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全区工作。出台实施方案及配套补贴政策,形成“1+N”政策体系,整合交通运输、公安、财政等十部门职能,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审批—建设—运营”全链条服务体系。
同时,晋宁区坚持“一车多用”,引导客运企业与邮政、快递及物流企业合作,推行“快递坐公交”配送新模式,并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实施差异化配送方案。例如,在农村货运物流、邮政快递服务需求相对较大的地区,发展货运班车模式,采用“镇村公交+专用物流车”的复合配送模式,除保留客运车辆带货功能外,专项配置新能源物流车,构建“主干专线+支线捎带”的立体配送网络。目前,该模式已在9条客运线路实现常态化运营,日均配送快递超1万件。
晋宁区还坚持“一站多能”,构建“三级联动、全域覆盖”的客货邮综合服务体系,通过资源整合与功能升级,实现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全面优化。在县级层面,投入1900万元专项资金对南部公交枢纽实施“1+N”功能改造,打造集城乡客运换乘、区域物流集散、智能快件分拨、车辆综合服务和电商仓储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已吸引中通、圆通等8家快递企业设立区域分拨中心。在镇村层面,建成13个“多站合一”综合运输服务站和48个标准化客货邮综合服务站,创新“商超+快递+电商”三合一服务模式,形成“县级枢纽—乡镇节点—村级终端”三级服务网络,实现县域分拨中心、乡镇服务网点和快递进村三个100%全覆盖。
晋宁区坚持“一线多运”,实施“客货邮”运输线路一体化改革,通过整合原有分散的客运、货运和邮政快递线路资源,根据农村居民出行、货物配送和邮件投递等多元化需求,科学规划“三网融合”的一体化运输线路。以昆阳至夕阳线路为例,该线路串联沿线16个村庄的客运站点、快递服务点和货物配送点,通过定时定班运行模式,实现人员、货物、邮件同步运输。通过改革,邮件配送频次由每日1次提升至2次,农产品上行时效从24小时缩短至12小时,单件配送成本从1.2元降至0.8元,降幅达33%,真正让农村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便捷物流服务。
“客货邮+”推动融合发展
同时,晋宁区以“客货邮+”持续推动融合发展。在“客货邮+旅游”方面,晋宁区通过整合农村客运资源,规划滇池环线旅游专列,将牛恋小渔村、沙堤村、七彩云南欢乐世界等特色景点串珠成链,构建“快进慢游”的乡村旅游交通网络。游客在领略滇池沿岸自然风光、体验民俗文化的同时,可随时通过客车带货服务将购买的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直邮到家,实现“游购寄”一站式体验。
在“客货邮+电商”方面,晋宁区推动客货邮企业与电商平台深度合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通过客货邮村级服务点设立电商服务站,打造集“网上代购、农产品上行、快递收发、便民缴费”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让村民享受到足不出村的电商服务便利,真正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畅通。
在“客货邮+农业”方面,晋宁区通过建立“企业+合作社”长效合作机制,构建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快速通道。客货邮运营主体与当地农业合作社签订战略协议,利用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将夕阳黑皮花生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客货邮专线直接运抵消费市场,实现农产品高效流通。(昆明日报 记者王绍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