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抗战故事 敌人来了有猎枪
云南日报    09-03 08:24:15

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五十一兵工厂的建立,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1936年夏天,国民政府军政部与捷克布鲁诺兵工厂协商,捷克协助中国建厂,自行制造捷克7.9毫米轻机关枪。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捷克布鲁诺兵工厂改变了计划,随后建厂之事中断。1937年10月,丹麦麦德森公司向中国推销7.9毫米轻重机枪,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派周典礼、杨文熙、费启能、钱绍宋等6人到丹麦验收并考察和学习制造方法,又派毛毅可、周典礼等向美国、德国、丹麦、捷克、瑞士各国订购各种机器设备。

不久,国民政府决定自行建厂制造麦德森机枪,五十一兵工厂勘定在昆明海口的山冲(现昆明市西山区海口街道办事处里仁社区)。1939年底,工厂的建设工程全面开工。不久兵工厂建设基本完成。1940年,因制造麦德森机枪的全套刀具及图纸在遮放镇被日本空军炸毁,后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厂改为制造捷克式7.9毫米轻机枪。1941年6月,经过艰苦努力后,兵工厂终于试制生产出了100挺捷克式轻机枪。1941年9月1日,五十一兵工厂正式宣布成功建立。兵工厂沿山势由4个山洞组成,山洞间有通道互相连接,厂内生产作业远离市区,工厂十分隐蔽,敌机难以轰炸。

1941年12月26日,兵工署作出决定,将五十一兵工厂和二十二兵工厂合并为五十三兵工厂,并任命了周自新为五十三兵工厂厂长。兵工厂建立后,国民政府向丹麦麦德森公司购买了7.9毫米口径的轻重两用机枪全套设备、工艺、机床,制造麦德森轻重两用机枪,又从欧美等国进口各种机器设备1000余台,并聘请德国兵器专家做顾问,从同济大学、重庆兵专毕业的学生和留学生中招募技术人员,吸纳云南当地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人才就业,主要生产抗日前线需要的捷式和苏式轻重机枪,以及仿制国外先进的枪炮。至1945年共生产机关枪14900余挺,同时,还在厂内修理火炮970余门、轻重机枪8000余挺、步枪22000余支,制造了难以计数的军工部件。

1942年1月,国民政府还将内迁昆明制造军用光学器材的兵工署第二十二工厂和第五十一兵工厂合并,成立新的第五十三兵工厂,工厂除了生产望远镜外,还组织力量试造奥美特式迫击炮瞄准镜、法国勃朗特式瞄准镜和瑞士威尔特式80厘米倒影测远镜,这些军事光学镜的相继制成问世,使昆明成为中国生产第一代军用光学仪器的基地,也使五十三兵工厂成为“国内唯一的军用光学器材制造厂”,从工厂开始生产至抗战胜利,累计生产轻机枪15000余挺、望远镜13000余架,迫击炮瞄准镜3700架,指南针27000万具,并为中国远征军修理了近千门火炮、27000余支机步枪及数以万计的光学器材、军用杂件等。兵工厂的建立为抗战胜利作出积极贡献,得到盟军及中国远征军的嘉奖。

抗战内迁军工企业在云南生产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许多爱国知识志士、军工专业技术人士,在抗战中涌现的爱国强军、钻研军事兵器、争取全国抗战胜利的精神,以及后来追求卓越军工、立志富国强兵的美好愿望,在昆明工业技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成信江 单位:省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张玉    责任编辑:昝娟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