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铭记烽火岁月 传承抗战精神——访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吴宝璋
云南日报    09-03 08:27:22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云南不仅是大后方,更是热血沸腾的最前线。这里既有滇西抗战的壮烈诗篇,也有滇南抗战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吴宝璋,请他带我们穿越历史烽烟,探寻滇西与滇南两场气壮山河的抗战如何互为掎角、共卫河山,感受云南各族人民如何用英勇与热血铸就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

记者:云南作为抗日战场的最前线,滇西抗战、滇南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极具特殊性的篇章,能否先为我们梳理这两场抗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吴宝璋: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企图切断中国唯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1942年5月,日军截断滇缅公路,接着怒江以西的大片国土落入敌手,滇西抗战自此打响。滇南抗战则源于1940年日军占领越南后,对云南南部形成直接威胁,我们随即在滇南构建防线,而后调重兵回防滇南,形成了滇南抗战的局面。可以说,滇西抗战是“御敌反攻”的主战场,滇南抗战是“固防拒敌”的重要屏障,二者共同构成云南作为抗战最前线的重要见证,而滇南抗战是云南作为抗战最前线的开始。

记者:在滇西抗战中,哪些战役或事件最能体现其历史价值?

吴宝璋:两年的滇西抗战之后是滇西大反攻。滇西大反攻包括光复腾冲、血战松山、龙陵之战三大战役。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从不同的渡口强渡怒江,拉开了滇西大反攻的序幕。腾冲战役中,官兵们逐街逐巷逐屋争夺,付出巨大代价光复腾冲。松山战役扫除了日军盘踞在滇西的坚固阵地,重新打通了滇缅公路。攻克龙陵则是滇西大反攻中持续时间最长、歼敌人数最多的战役。滇西大反攻的三战三捷,使云南成为最早将日寇赶出国土的省份。

记者:相较于广为人知的滇西抗战,滇南抗战的历史细节似乎较少被人提及,它在抗战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吴宝璋:滇南抗战虽未发生大规模正面战役,但却是“以守为攻”的战略典范。当时,日军在越南部署了重兵,企图进攻滇南。云南组织10余支滇南各民族的游击武装,构建了多层次防线,又抽调在中原作战的滇军回防滇南,而后炸毁滇越铁路河口大桥,拆除河口至碧色寨段177公里铁轨,最终使日军放弃从滇南攻入云南的企图。同时,滇越铁路输送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员,其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滇南抗战完全印证了《孙子兵法》中的名言: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记者:两场抗战中,云南民众为抗战作出了哪些贡献?

吴宝璋:云南民众是抗战的重要力量。滇西大反攻时,仅保山地区就组织了20多万名民工,承担修路、运粮、抬担架等任务,许多人牺牲在运输途中;滇南抗战中,当地少数民族组建了“抗日游击队”。此外,云南各族群众还积极捐钱捐物。可以说,没有云南民众的支援,就没有滇西抗战、滇南抗战的胜利,这种全民抗战的精神是非常珍贵的。今天的我们,要继续弘扬爱国奉献、团结拼搏、敢于担当的精神,这也是今天建设云南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云南日报 记者 龙敏飞

编辑:张玉    责任编辑:昝娟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