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抗战故事 驼峰航线传情谊
云南日报    09-03 08:32:42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防空监视情报网。为保证美国志愿队和美国驻华空军作战的需要,中国在原有机场的基础上相继新建和改造了数十个机场。同时,根据战斗任务的需要,建立若干前进机场和联络机场。当时云南新建机场就有28个,全省机场增加至52个之多。昆明是飞虎队的主要基地,共有巫家坝、呈贡、寻甸羊街和干海子4个机场。

为了保障美国空军人员的生活,中国军事委员会特别成立了一个“战地服务团”,承担驻华美军的服务工作。战地服务团的总部设在位于昆明西站的昆华农校内。战地服务团在有美军活动的城市设立了许多招待所,仅昆明就有32处。美军的食宿以及其他服务费用,每人每天只支付1美元。战地服务团的服务项目包括:住宿、餐饮、洗衣、理发、翻译、中文班、社会交谊、与中国官方联络等。

战争期间,有数百名跳伞飞虎队员在中国军民的帮助下脱离了危险,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

1944年5月6日,格伦·本尼达上尉奉命从芷江机场起飞,驾驶P-51战机掩护中美混合联队轰炸汉口日军目标,在湖北监利上空战机被击落,本尼达在跳伞时负伤。监利属于敌占区,当罗家村的村民看见本尼达拿出的血符和美国国旗时,立即把他抬到了保长罗福世家中进行救治。经过23天70多人接力,步行400多公里,本尼达安全到达大悟县白果树湾新四军第五师师部所在地。60天后,本尼达辗转抵达重庆美军基地。2005年,本尼达受邀参加中国政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他和家人一同回到监利,同营救过他的乡亲们欢聚畅谈。

今天,云南不少地方还流传着当年救护飞行员的动人故事。1944年12月28日,驼峰飞行员沃尔特和他的机组共4人,驾机从印度返回昆明,在途中因导航设备发生故障而偏离航线,深夜在云南镇雄县山区跳伞,坠落在茂密的山林中。4人得到了当地两位农民的营救和热情照顾,并在他们帮助下安全地回到昆明。几十年过去了,沃尔特始终难以忘记他们的救命恩人。1988年,在云南省政协和镇雄县政协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这两位农民:熊光明、陈锡岁(已故)。沃尔特得到消息后,组织了“驼峰中国重游旅行团”来到昆明。沃尔特见到他的救命恩人熊光明时热泪夺眶而出,和异国“亲人”紧紧地长时间拥抱在一起。

为了纪念驼峰飞行和中美军民反法西斯并肩战斗的友谊,1991年,由北京航空联谊会、昆明航空联谊会、航空界知名人士发起倡议,在昆明修建驼峰飞行纪念碑。纪念碑落成后,经常有海内外的游客,尤其是中美二战老战士到此参观、凭吊,缅怀那些长眠在驼峰航线上崇山峻岭中的英雄们。(昆明市博物馆供稿

编辑:张玉    责任编辑:昝娟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