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弄——滇缅公路。(郭志华 摄)
王钦媛
循着先烈的脚步,我踏上滇缅公路芒市段。从三棵树至风平机场,这条如今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宽阔整洁的八车道柏油马路,不仅展现了今日国家的繁荣富强,更让我深切追忆起八十年前这片土地遭日军铁蹄肆虐、山河蒙难的沉痛历史。
菲红村口的三台山战斗遗址肃然矗立,无声地诉说着那场浴血奋战的抗争。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筑起的铜墙铁壁,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宁与幸福。站在滇缅公路石碑前,我满怀敬意。这是一条用血汗铸就的道路,一条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民族精神的道路:它是史迪威将军叱咤风云的战场之路,是南洋机工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生命之线,是抗日战争时期滇西战场的输血线、生命线,是德宏各族人民团结协作、共赴国难的奋斗之路,更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坚强脊梁。
刚踏上三台山那段砖石路面,便看见左侧十余棵高大挺拔的铁刀木,宛如列队守卫的士兵,枝叶婆娑,似在低语:“不能忘记,永远不能忘记。”这些树,曾见证筑路人胼手胝足、艰苦奋战的身影,也默默守护着后人幸福生活的点滴。路的右上方有四五家农户,每家都是两三层的小洋楼,这富足甜蜜的生活与80多年前的贫穷困苦形成了鲜明对比。
回望帕底,公租房高楼林立、整齐庄严,如同整装待发的护国将士;大金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辉映出今日芒市的盛世图景。眼前,滇缅公路、芒瑞高速公路、320国道三线并行,四通八达,见证着时代巨变。而在80多年前,这条通往缅甸的唯一通道,全靠百姓一锄一锄挖、一筐一筐背,仅凭血肉之躯筑成,艰辛难以想象。
道路两旁的澳洲坚果林硕果累累,绿意盎然,孕育着农民的丰收与希望。昔日,这片土地是抗战物资的输血线;今日,它成为百姓致富的希望田。中缅输油管道新埋的标识,更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时代缩影。
我走在依山而建、蜿蜒曲折的路段,看着竹林依依、如绿野仙踪般的道路,眼前不禁浮现出当年先辈们挥汗如雨、背筐肩挑、筑路如战的情景。
来到六公里外的急弯处,这里,是两位筑路英雄的长眠之地。他们在运送修路物资时,由于物资沉重、弯急坡陡加上雨天路滑,不慎连人带车滚落到洼子底,等老乡们找到他们时,已经成了血肉模糊的身躯。他们只是20万筑路英雄中的两位,多年后才被人们提及,但终究是没被忘记,也不会再被忘记。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但他们的精神早已镌刻在山川大地间,成为后人永远铭记的无名丰碑。
我站在纪念碑前深深鞠躬,眼中泪光闪烁,心中肃然起敬。洼子边一棵百年大榕树默然肃立,它一定见证了这一段感人往事。我走到洼子边向下望去,洼子深不见底。我心情沉重地准备离去,才发现路旁的野草籽沾满我的鞋子和裤腿,似乎再次提醒我:“不能忘记,不要忘记,历史要铭记。”对,这里就叫翻车洼,我不会忘记,我会永远铭记,我暗下决心,要用文字记录这段历史,把他们的故事传颂下去。
山雾缥缈,我行至一口水井旁,清泉甘甜,也许是当年筑路人所遗留,也许是后人所建,无论源自何时,这泉水都传递着历史的温度与大地的善意。井对面那棵百年老榕树枝繁叶茂,仿佛收藏了无数抗战与筑路的故事:背着孩子、扛着石头的傣族妇女,牵着猴子的少年,年迈却执着的老人……无数平凡英雄,以坚韧不屈撑起了这条生命之路。
在十公里处的景颇族村寨,宁静祥和的生活场景和家家户户的新房,绘就出党的领导下民族团结、生活富裕的壮丽图景。路旁的一组雕塑吸引了我,那是一组筑路劳工拉石碾子修路的雕像,那硕大的石碾应该是当年修路留存下来的,那画面生动真实,我仿佛能听见石碾碾压土地的轰鸣,看见筑路工人额头滴落的汗水与血迹;不远处墙上挂着的一张张老照片更勾起我内心最深的感动,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真实写照。
往前走有一座大一点的景颇族建筑,旁边是一个小广场。广场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仿佛在昭示:这一抹红,是用先烈的热血染成的!这份和平,是无数中华儿女用牺牲换来的!
漫步在景颇族寨子,一户人家的老火塘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是景颇族传统的老火塘,上方铺着一块竹笆,上面放着小竹篮等农具。在火塘边,我喝着热情好客的景颇族妹子为我泡的绿茶,茶香四溢,满是大自然的味道。闲谈中,村民告诉我这里叫帮弄村,也了解到那座景颇族建筑是一个展览馆,可以进去参观。
我走进展览馆,一张张照片和翔实的介绍让我了解到:1940年起,日军400余架次飞机妄图摧毁滇缅公路,中国人民却一次次在轰炸中抢修、重建。这不仅是道路的奇迹,更是精神的奇迹,是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的集中体现。
我仿佛看见1942年,10万中国远征军跨过畹町桥、远征缅甸的壮阔场面。他们以血肉之躯奋勇抗敌,6万忠魂永留异乡。滇缅公路旧址的石碑,静静记录着这段血与火的历史。脚下的青草依旧顽强生长,如同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仍自强不息、生生不息。
据统计,这条云南境内总长959.2公里的滇缅公路,滇西各族人民仅用九个月便完成了0.19亿立方米的土方与191万立方米的石方,这是在极端艰难条件下创建的奇迹,是当之无愧的“抗战输血管”与“生命线”。
八十年光阴倏然而逝,历史的烽烟已远,但我们不能遗忘——不能忘南洋3192名华侨机工在这里洒下的热血;不能忘那1000多名为此殉职的南侨青年;不能忘那20万各族儿女在滇缅线上默默付出的艰辛与牺牲;更不能忘日军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我们要感恩英烈,传承记忆。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今日的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我们更应以史为鉴、自强不息,在新时代的征途上赓续奋斗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面对世界,我们可以自豪而庄严地说:“我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