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和重点湖泊环境治理。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历年来考察云南行程,其对云南水环境治理的关注贯穿始终,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将治水一事置于战略高度的全局思维。
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在保障国家安全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坚持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提出治水新思路,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就特别指出,“生态环境损害容易治理恢复难,滇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滇池本来是云南特别是昆明的一颗明珠,一度反而成了昆明乃至云南的一块伤疤,损失实在太大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昆明的靓丽品牌和宝贵财富,也是重要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资源。”
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这些年来,昆明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竭力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取得积极成效。经过持续不断地治理,自2018年起,滇池全湖水质成功上升并稳定保持在Ⅳ类,标志着滇池水质达到了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好水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云南绝不仅仅是倡议或理想,而是付诸实实在在地行动。当前,我国的水环境治理已经进入深水区,污染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显著,传统“一刀切”“末端管控”的治理模式经常会陷入“治标不治本”的困境。因此,我国的水环境治理迫切需要更深层次的模式创新,破解传统治理的局限性。2023年7月,昆明市创新建立滇池流域水系联排联调机制,并整合原昆明市城市排水管理处和原昆明市滇池水生态管理中心,成立昆明市滇池流域水系联排联调中心,整合滇池流域的各项设施设备,对湖水、河水、尾水、污水、涝水、补水统一进行调度,实现保安全、保畅通、保水质的目标,两年来,昆明市通过对清水、污水、雨水“三水”实施一体化智能调度,探索出一条高原湖泊流域系统治理的新路径。
今年7月22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执法检查组认为,近年来,滇池污染指标下降明显,水体透明度上升,全湖水质总体呈稳中向好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目前滇池的水质绝不是我们治理的终极目标,绿水青山才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具象展现,更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为此,云南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湖泊革命”攻坚战的有关精神,把依法推动滇池保护治理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好抓实,通过系统性的制度框架,统筹多维治理主体与目标制度,实现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操作的闭环管理,精准化落实责任;并通过长效化的激励机制,保障治理的可持续性,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技支撑”的协同治理模式,最终实现从单一工程治理向综合系统治理的转变。目前,滇池治理仍在路上,但终极目标已清晰可见,那就是全力推动滇池生态保护与提升城市亲水品质双赢,致力于实现人与水、城与水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让诗意春城更加靓丽动人。(昆明信息港首席评论员 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