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老挝《人民报》、斯里兰卡《斯里兰卡通讯社》及《每日太阳报》等多家国际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了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的发展实践与显著成效。报道指出,该片区凭借中老铁路构建的对外开放“黄金通道”,为区域经贸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
老挝、斯里兰卡媒体高度评价昆明片区自挂牌以来取得的制度创新与开放成果,一致认为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叠加效应,迅速崛起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枢纽。片区不仅带动跨境物流、产业协同与投资合作持续深化,更成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互联互通和共同繁荣的成功范例,充分彰显了中国方案的国际影响力与高质量发展潜力。
老挝《人民报》9月4日第10版整版报道截图
斯里兰卡《斯里兰卡通讯社》网站报道截图
斯里兰卡《每日太阳报》网站报道截图
以下为报道全文:
自设立挂牌以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以下简称:昆明片区)充分发挥毗邻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依托中老铁路等重大开放通道,创新推进“四区联动”等机制,迅速崛起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高地和经贸合作桥头堡。如今,昆明片区已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市场的“黄金通道”,区域经贸往来日益繁荣。昆明片区的发展路径与显著成果,不仅赢得周边国家的高度评价,也为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合作提供了生动范例。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供图
国际物流枢纽链接东南亚
作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物流中心,昆明片区依托中老铁路加速构建区域联通的新格局。中老铁路自开通运营以来,大幅缩短了昆明与老挝万象等地的时空距离,带动跨境贸易和投资快速增长。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1000万人次,运输货物超1260万吨,货物品类从最初的十余种扩展到3000多种,物流网络覆盖老挝、泰国等十多个国家。依托中老铁路这条国际大通道,昆明片区创新构建了“四区联动”协同发展机制,高效打通了一条连接中国腹地与东盟市场的物流黄金通道。
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供图
在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王家营物流片区的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中老国际货运班列川流不息,货物集散繁忙。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市场部经理郭建介绍,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后,昆明中心站在各级政府支持下迅速发展,成为云南“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据他介绍,昆明中心站是云南省内最大的集装箱铁路物流中心,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心站已累计开行中老国际货运列车2224列,发送货物约99万吨,占中老铁路跨境货物发运量的40%以上,成为全线效率最高、运量最大的货运场站。凭借运力充足、调配高效的优势,昆明中心站的跨境货物到发量占中老铁路全线八成以上,其中出口货物品类已由开通初期的十几种增至3000余种,覆盖泰国、缅甸、新加坡等东盟八国,进口货物涵盖矿产、水果、农产品等门类。郭建表示:“中老铁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努力优化铁路货运组织、推出‘澜湄快线’等班列品牌,不断提升跨境物流效率,让云南本地货物更加便捷地通达东南亚各国。”
在昆明中心站的集装箱堆场,一列列贴有“澜湄快线”标识的班列整装待发。据介绍,自2022年以来,昆明中心站陆续开行了中老铁路冷链专列、澜湄快线、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以及“沪滇·澜湄线”“澜湄蓉欧快线”等国际货运班列,物流时效显著提升。今年7月25日,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品牌列车开行达到第1000列,标志着这条跨境黄金大通道的运营进入新阶段。
中老铁路班列。供图
跨境园区协同共促发展
中老铁路的贯通不仅带热了物流贸易,也串联起沿线产业园区的协同发展。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作为中老两国政府共同打造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距中老铁路万象南站仅约1.5公里,紧邻万象货运站。老挝万象赛色塔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招商总监徐露介绍:“赛色塔开发区是中老铁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节点。中老铁路的开通极大提升了区域交通效率,为开发区提供了便捷的原材料输入和产品输出通道。”目前,该开发区入驻企业已达166家,其中96家建成投产,覆盖新能源、电子制造、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领域,成为老挝工业化的新引擎。作为中国在老挝唯一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为老挝当地经济和就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其建设运营方云南建投集团也在昆明片区注册,是昆明片区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典型代表。
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供图
为进一步发挥昆明片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昆明、磨憨、万象正探索“三地联动”发展新格局。徐露介绍,昆明片区积极与老挝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立协同联动机制,以三大园区为“点”、中老铁路为“线”,共同构建起“三点一线”的跨境产业纽带。这一模式下,昆明作为省会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磨憨依托口岸优势发展跨境贸易和旅游,万象赛色塔园区则重点发展加工制造和物流,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在2024年1月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签署“三区联动”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合作、产业强链补链开展务实合作,联合打造昆明—万象产业协同示范园,形成昆明—磨憨—万象分工合作的新产业布局。徐露提到:“我们三方正就政企协同探索制度创新,比如互设原产地证明办理专窗,探索‘跨境通办、异地互办’的新模式,构建‘两国、三园区、多基地’的合作新平台,为企业跨境投资贸易提供更便利的服务。”据悉,赛色塔开发区还积极配合中老两国环境部开展低碳示范区建设,2019年开发区正式被纳入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10个低碳示范区之一。由中国生态环境部援助的太阳能路灯已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新能源客车、卡车、环境执法车于2022年4月29日成功交付。2022年12月1日,该项目被写入中国和老挝发表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
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全景。供图
中老铁路沿线的文旅合作也在蓬勃兴起。依托便捷的铁路交通,昆明、磨憨、万象三地联合推出特色跨境旅游产品。去年,首趟跨境旅游列车“星光·澜湄号”从昆明出发开往老挝,引发广泛关注。昆明片区还携手万象等城市发起成立中老铁路沿线城市联盟,在基础设施互联、贸易物流、数字经济等领域深化交流合作,携手构建互联互通的城市命运共同体。
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全景。供图
制度创新释放开放红利
作为我国沿边自贸试验区的探路者,昆明片区始终将制度创新和营商环境优化放在突出位置,持续为区域开放发展注入活力。五年来,昆明片区全面落实国家赋予的106项改革试点任务和53项省级试点任务,累计形成沿边跨境特色制度创新成果100项,不少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电子劳动合同全程网办”“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等一批全国首创的改革案例,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实实在在便利企业经营。昆明片区创新推行的“自贸试验区+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跨境合作区”的“四区联动”模式,自贸试验区优化制度环境、昆明经开区提供产业和政策支撑、综保区降低通关成本、跨境合作区加速口岸物流,实现政策协同和资源共享,为入驻企业解决了政策、物流、制度、成本等方面的痛点。
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供图
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开放举措吸引大量企业投资兴业。2019年至2024年8月,昆明片区新注册企业数量增长2.2倍,外资企业增长1.8倍,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1倍,外贸进出口额增长2.7倍。截至2024年底,昆明片区市场主体总数已达9.5万户,较3年前翻了一番。2024年,昆明片区实现营业收入3761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6.4%,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63万户,其中企业1.41万户。一系列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昆明片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深化沪滇合作、推进王家营国际陆港建设所取得的实际成效。昆明片区通过与上海临港集团共建沪滇产业园区,实现“上海研发+昆明试验+磨憨生产”的产业链合作模式;在跨境金融领域,率先开展中老铁路跨境人民币调运、“一单制”多式联运等创新,为企业跨境结算融资提供了便利。同时,昆明片区还推出全国首个跨境电力交易平台、跨境电商铁路运输新模式等沿边开放举措,拓宽区域合作领域。
展望未来,昆明片区将继续锚定制度型开放高地的目标,深化改革创新,打造更高水平的沿边开放门户枢纽。下一步将扎实推进《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2023—2025年)》,加快复制推广更多“昆明经验”。随着中老铁路“黄金通道”效应的持续释放,昆明片区将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区域互联互通和共同繁荣贡献新的自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