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云岭大地跃动蓬勃生机。
从城市到乡村,从园区到口岸,改革创新纵深拓展,重点项目开足马力,经济运行稳进提质。
凝心聚力,苦干实干。云南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奋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文旅产业多彩绽放、“三大经济”相连成势。全省经济持续回升、稳中向好,今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超1.5万亿元、增长4.4%,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强根基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滇中腹地,高质量发展的脉搏清晰可感。
距离楚雄市城区不远的一处山洼里,80个新型磷酸铁锂电池仓整齐排列,40套升压变流一体机有序布局。
华能云南分公司旗下的这个储能电站,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每年充放电量2.21亿千瓦时,每年可转换绿色能源约800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2.4万吨。
云南新能源装机超6000万千瓦,发展新型储能大有可为。永仁县致信独立储能项目,年可输送1.8亿度清洁能源电力;丘北县南方电网宝池储能站,年可调节电量5.84亿千瓦时……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调度控制中心罗尧说,储能电站可推动“水火风光储”多种电源协同互补。
云南在多个新兴产业领域持续深耕,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
昆明培育形成化工、冶金、烟草、数字经济、生物医药5个千亿级产业链,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链达到600亿元规模,加速向千亿级迈进。
“大量优质企业和项目的落地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昆明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戴惠明说,截至今年上半年,昆明市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提升到27.4%;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占全省比重达到60%;新能源电池产业产值占全省比重近40%,2024年完成产值111亿元。
云南省委书记王宁说,云南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赋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向新图强,产业勃兴。围绕新兴产业,云南还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新材料、稀贵金属、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布局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卫星应用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夯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根基。
活业态 文旅产业多彩绽放
旅居云南,正成为一种新时尚。
曲靖的清凉,给重庆游客叶佳带来独特的夏季体验。她连续3年和父母到曲靖避暑,他们在城市公园里散步,还会到周边的山野采菌子、赏瀑布。“这里气候凉爽,风光优美,非常适合避暑旅居。”她说。
避暑旅居,催生文旅新业态。在曲靖市马龙区桃园社区,拾光山居民宿主理人唐丽娟把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深受外地游客喜爱。她说,26间客房入住率很高,许多是“回头客”。
“数字游民”旅居创业随之兴起。洱海乡村、束河古镇、建水古城等地,不少人选择长住。统计显示,“数字游民”已占云南旅居客的12%。从网络主播到艺术家,生态宜居的云南,成为越来越多人“逐景而居”的理想旅居创业地。
来自荷兰的马丁被傣族村寨深深吸引,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曼贺纳居民小组经营咖啡店。他说,独特的民族风情,为咖啡店增添了文化魅力。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云南深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在多种业态上下功夫,旅游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
“鲜花+旅游”持续火热。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汇聚了云南省80%以上的鲜切花。暑期以来,市场里人潮如织,采购鲜花的游客和市民络绎不绝,不少人忙着直播售卖鲜花。
多彩文旅,魅力尽显。今年前7月,全省接待游客4.7亿人次,同比增长12.7%,其中入境游客494万人次,同比增长43.1%;旅居人数达330万人,同比增长46.3%。
“旅居热”背后,蕴藏着房地产市场的“新暖意”。景洪市上半年销售5200多套新房,省外购房者占73%,大理、丽江、普洱等地也呈现相近趋势。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黄媛说,云南聚焦旅居新品牌做好房地产精准营销,今年上半年省外购房者占33.5%,“住在云南”继续受到越来越多省外购房人群青睐。
促转型 “三大经济”相连成势
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跑出奋进加速度。
在南华县,云南汇菇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全自动菌包生产线有序运转。公司董事长卓智勇说,每天生产菌棒4万余棒,预计年产鲜菇5.5万吨。
聚焦超350种野生食用菌品类,南华县推动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文旅”全链条深度融合,2024年食用菌产业综合产值达76.45亿元,将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增量。
菌菇飘香,是云南壮大资源经济的生动写照。云南茶叶、花卉、坚果、咖啡、中药材、烟草、天然橡胶等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和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咖啡种植面积占全国99%,古树茶种质资源世界第一;全国排名前10的水电站有6座在云南,新能源已成云南第二大电源。
园区经济驱动产业聚链。位于砚山县的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千亿级铝材产业集群稳步迈进。砚山县着力推动绿色铝产业一体化发展,目前已招引铝产业及配套项目28个,完成投资274亿元。
从单一集群到全域发力,集聚效应初显。2024年,云南省89个园区以全省约1%的土地面积,贡献了超20%的地区生产总值、30%的就业、40%的工业投资、60%的营业收入和近80%的规上工业总产值。
口岸经济助推开放升级。在中国面向老挝最大的国家级陆路口岸磨憨口岸,中老班列呼啸往来。今年上半年,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达1007万人次,同比增长1.7%;运输货物突破1260万吨,同比增长25.9%。中越边境口岸经济按下“加速键”,河口县委书记于洋说,今年前7个月,河口口岸进出口货物货值、出入境人员同比增速均超20%。
数据见证,口岸经济稳中有进。今年上半年,云南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273.9亿元,同比增长3.2%。
资源为基、园区为台、口岸为桥,“三大经济”立形渐稳、相连成势,成为推动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引擎”。
奋楫扬帆,彩云之南劲绘跨越新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