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昆明开幕,来自110个国家及国际和地区组织的260余家机构约500名代表相聚一堂,共商交流合作,共话唱响“南方声音”。
9月6日,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昆明开幕。雷桐苏 周灿 陈飞 摄
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开幕式上致辞。
王宁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深刻指出,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在人类进步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员,云南是中国西南的“高原明珠”,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美誉。新时代以来,我们牢记习近平主席嘱托,加快建设中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全省经济总量跨上3万亿元新台阶,迈上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备受全球媒体、智库的关注。
王宁分享了3个真实的故事
希望大家透过云南
感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成就
第一个故事:是一个人口较少民族摆脱贫困的故事,从中可以感知我们为人民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的价值追求。云南曾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其中居住在怒江大峡谷深处的独龙族,是全省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只有7000多人,10年前还处于深度贫困之中。习近平主席十分关心这个民族,亲切接见了独龙族代表,两次给他们回信,勉励他们脱贫致富。党和政府花了5年时间、投入8个亿,帮他们修建公路、打通隧道,结束了大雪封山的历史;帮他们建学校、办医院、发展产业,组织群众种草果、搞旅游、编织独龙毯,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如今,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4万元、比10年前增长7倍多,家家户户住进了新房子,不少家庭买了小汽车、有了大学生。独龙族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云南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7万元。我们同为全球南方国家,解决贫困问题、过上更好日子,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云南愿与各国积极开展农业、教育、医疗等交流合作,持续分享减贫经验,为国际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云南力量。
第二个故事:是守护“三江并流”的故事,从中可以感知我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坚定践行。这次论坛,世界遗产保护是重要议题。云南有6项世界遗产,其中,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形成了全球唯一的“三江并流”壮丽奇观。这个区域面积不大,只有1.7万平方公里,却孕育了中国20%以上的动植物种类,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我们专门制定了地方法规、划定了保护区,像保护眼睛一样守护好流域的生态环境,确保一江清水出云南。如今,在“三江并流”区域,红豆杉、榧木等珍稀植物和滇金丝猴、黑颈鹤等珍稀动物种群数量越来越多,消失40多年的雪豹又重现保护区。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两山”理念20周年,这一理念深刻改变了中国,并在云南结出了丰硕成果。近3年,我们植树3亿多株,全省森林覆盖率超55%,绿电装机超1.5亿千瓦,每年生产绿电4000亿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2亿吨。我们同为全球南方国家,推进现代化,都需要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云南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美丽中国增绿添彩,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探索路径。
第三个故事:是两条路变迁的故事,从中可以感知我们对和平发展、睦邻友好的矢志坚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大会上再次宣告,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80多年前,云南20多万群众以血肉之躯开凿出“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3200多名南侨机工冒着枪林弹雨抢运物资,为抗战胜利、世界和平立下了不朽功勋。新时代,另一条满载友谊与发展的“黄金大通道”——中老铁路,开通4年来,货运辐射19个国家和地区,货运量超6600万吨,东南亚的榴莲、海鲜等只需一两天,就能端上中国老百姓的餐桌;发送旅客超5800万人次,110多个国家的旅客乘坐中老班列游万象、逛云南、看中国,在座的不少朋友可能也体验过。从滇缅公路到中老铁路,铭刻着中国从救亡图存到共促繁荣的发展轨迹,彰显了中华文明“以和为贵”的基因。我们同为全球南方国家,有着反殖反霸的共同历史,因此更加珍视和平安宁。云南将坚定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打造沿边睦邻安邻富邻发展样板,与周边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王宁说——
独龙族群众的笑脸、“三江并流”的壮美、中老铁路飞驰的列车,喻示着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平发展的理念,这些鲜活的故事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精彩片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百闻不如一见,真诚欢迎大家多在云南走一走、看一看,亲身体验和发现更多鲜活的故事。
我们相信
这次彩云之南的全球南方对话
一定能够进一步唱响
携手迈向现代化的“南方声音”
壮大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南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