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甘凌菲 9月7日上午,中国文联2025年文艺名家宣讲活动昆明站举行,活动以“潜心创作担使命 立心铸魂树行风”为主题,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剧协副主席、国家京剧院院长、一级编剧王勇,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演员王丽达作为宣讲嘉宾,与云南文艺工作者面对面交流,分享艺术创作的心路历程与时代担当,活动由云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缪开和主持。
王勇以《攀登之路——我的五个“一”》为题,分享了他多年来扎根人民、书写时代的创作实践。他通过“一个人、一座碑、一艘船、一本日记、一封信”五个意象,串联起多部代表作背后的精神内核。在讲述民族歌剧《呦呦鹿鸣》时,王勇强调“跪下去才能看见真实”,他以屠呦呦43年坚守科研的事迹为例,指出艺术工作者必须俯身生活、感悟平凡中的崇高。谈及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他聚焦普通石匠群体,诠释“人民创造历史”的深刻主题。歌剧《红船》则以史诗笔法再现建党伟业,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梦想。《天使日记》和《侨批》分别通过抗疫日记和华侨家书,折射出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凝聚的大爱与深情。王勇表示,文艺创作要从小切口映照大时代,从人物命运折射民族精神。只有心怀人民,笔下的故事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王丽达以《在歌剧舞台上的成长》为题,深情回顾了自己从艺多年的探索与感悟。她结合多年舞台实践与教学经验,强调“歌剧艺术是声、情、演的高度融合”,演员不仅要锤炼技艺,更要修养身心、理解角色、传递时代精神。她分享了自己在《沂蒙山》《英·雄》《扶贫路上》等多部民族歌剧中的表演体会,指出深入生活、贴近人民是塑造真实人物的根基。她尤其提到在饰演英雄人物和现实题材角色时,如何通过音乐和戏剧张力,表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高度。王丽达说:“歌剧演员的成长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回归人民和生活,才能真正立足舞台、传唱经典、塑造时代。”
为加强文艺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激励和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追求德艺双馨,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编辑出版了《〈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学习读本》和《攀登之路——文艺名家宣讲文稿摘编》,受到广泛欢迎。宣讲结束后,王勇、王丽达代表中国文联宣讲团向文艺工作者代表五华区文联主席郭荣水、西山区文联主席李建昆赠书。
缪开和在总结中表示,两位艺术家的宣讲深刻体现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信仰、情怀与担当,为云南文艺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他呼吁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他们为榜样,坚定文化自信、追求德艺双馨,共同营造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
本次活动是中国文联文艺名家宣讲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发挥文艺界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动文艺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投身新时代文化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文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