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然干团在织锦。( 芒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景颇族织锦历经岁月沉淀,已深深融入景颇族的文化血脉。这种集实用、装饰与艺术价值于一体的瑰宝,是景颇文化演进的活化石,如同一面映照风俗民情的铜镜,折射出民族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然而,在传统观念中,织锦被视为女性专属的技艺天地,男性涉足其中往往会遭受异样的眼光和诸多非议,但景颇族男孩目然干团却凭借对本民族文化刻骨的热爱和磐石般的信念,以莫大的勇气打破了这一延续已久的世俗枷锁。
目然干团生长在芒市芒海镇邦马村。自小,他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就远超同龄人。8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邻家老奶奶织锦的场景深深吸引了他。织机规律的“铛铛”声,让他心中激起了无限好奇。老奶奶一句随口的玩笑:“想不想学?”未曾想,这句戏言在目然干团心中埋下了一颗景颇织锦传承的种子。
在那个环境里,一个男孩想要学习织锦并非易事。“那是女孩做的事”“男孩子不该碰织机”——这些基于性别的质疑,成为他必须直面的阻力。身边的人不理解,甚至嘲笑他,但这些都没有动摇目然干团的决心。他从最基础的捻棉线、羊毛线学起,染线、上腰机,一行一列、一图一式,在经纬间缓慢而执着地编织。小学时,他就跟着奶奶从两指宽的窄幅织锦开始练手。棉线一次次勒红手指,图案编织一遍遍出错重来,他都默默承受,不言放弃。
当被问及,作为一个男孩,是何种力量支撑他坚持下来?目然干团总是坚定而平和地回应:“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文化的传承路上,本就不该有男女之别。老祖宗留下这么美好、这么珍贵的文化,我们这一代人,无论男女,都有责任将它坚持传承下去,用心守护好它!”
后来,他参加了专业的景颇族织锦培训班。学习过程中,他不仅要攻克技艺上的难关,更要时刻承受外界因他性别而投来的异样眼神。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对织锦的赤诚热爱,他创作出众多精美的作品。一部分用于装点生活,一部分作为承载心意的礼物赠予亲朋。这个勇敢挑战世俗偏见、执着追寻织锦技艺的景颇族男孩,逐渐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理解与尊重。(通讯员 李梅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