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5个月的拖欠运费问题,因为一通电话得以解决。”近日,收到1.72万元被拖欠运费的张师傅激动地握住执法人员的手,并送上手写的感谢信。
今年3月,张师傅通过某货运平台接单,承接货运任务,累计完成12趟行程,共产生1.72万元运费。按照约定,这笔费用应及时结算。但5个月时间里,张师傅多次联系派单物流公司,对方却以“需出示平台接单记录”为由拖延。因手机故障,张师傅手机里的线上接单记录意外丢失,多次尝试恢复数据均未成功,加之此前运输时未留存纸质货运记录和书面合同,“证据缺失”让接单公司找到拒绝支付运费的理由。
为此,张师傅拨打12328交通运输服务热线求助。接到电话后,工作人员详细记录张师傅的相关诉求,并第一时间反馈给昆明市交通运输局跟进核实。昆明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官渡大队立即启动响应机制,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张师傅,详细了解情况并梳理事件脉络。为找到关键证据,工作人员联系物流公司尝试调取运输记录,但多次沟通无果。同时,执法支队工作人员发现,最初与张师傅合作的物流公司,在3月之后将包括张师傅在内的一批货运司机的运单,整体转交给另一家物流公司。这意味着,纠纷涉及两家公司,需协调多名负责人,情况复杂。执法支队工作人员明确,线上接单记录是关键,必须从平台端找到突破口。他们一边指导张师傅梳理手头的运输结算单据,逐一核对运输时间、路线、货物类型等细节,构建完整运输流程链条,一边与两家涉事物流公司负责人和货运平台关联软件工作人员沟通,反复说明情况、协调调取数据。经多轮沟通,从平台端厘清了张师傅“接单—运货—结算”的完整流程,确认12趟运输事实及1.72万元运费。
最后,官渡大队组织张师傅与物流公司负责人进行调解,张师傅在办公现场,物流公司负责人通过视频连线参与。调解中,工作人员向双方出示梳理好的运输流程线索和平台核实信息,明确物流公司的付款责任。在耐心引导和公正协调下,双方达成一致,确认运费金额及支付方式。调解结束后仅10分钟,张师傅就收到了银行的到账通知。
收到运费后,张师傅特意手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信承载着群众对交通运输服务工作的认可与信任,彰显了交通运输执法工作人员的责任和担当。(昆明日报 记者王绍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