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坪县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中段,曾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煤炭支撑了全县经济的半壁江山。近年来,华坪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科学谋划、系统部署、强力推进,以“破立并举”的改革勇气,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价值加速转化、绿色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八月的石龙坝镇德茂社区,郁郁葱葱的芒果林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村民们正忙碌地采摘装运芒果,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石龙坝镇德茂社区一组组长李俊曾经是一名“煤老板”,2013年,华坪“矿山复绿”工程启动,李俊积极响应号召,在矿山上种起了芒果,把曾经的黑煤山改造成了绿树成荫的芒果山,走出了一条“黑”转“绿”的致富之路。
“我家现在种了四五十亩芒果,收入好的时候年收入有二十多万。转型成功后,空气好了,路上也不灰了,我们有了固定收入,生活也越来越好。”李俊说。
自2013年起,华坪县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引导煤炭企业有序关闭退出,同时大力推广芒果种植,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生态修复成效回升、生态环境品质跃升、城乡形象颜值提升。
丽江市生态环境局华坪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卢俊辉说:“我们坚持生态种植,推动绿色有机认证,将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绿色银行’,华坪芒果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截止2024年,华坪县芒果种植面积达45.9万亩,县域规模全国第一,产量46.6万吨、产值30.5亿元,被列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及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华坪县森林覆盖率达57.09%,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提升至96.94%,建成区绿地面积201.31公顷,绿地率提升至39.01%。
“华坪县坚持在生态环境治理上持续发力,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提升,金沙江(华坪段)水质稳定达标,矿山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果。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明显增强。”卢俊辉说。
山青了,水绿了,天蓝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推进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的绿色引擎。近年来,华坪聚焦“绿色转型”推动“绿色发展”,不仅在“黑色产能”上做减法,还依托金沙江丰富的水电、矿产、光热等资源以及区位优势,在“绿色能源”上做加法,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示范基地建设,持续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动能。
在兴泉镇干箐村山坡上,曾经裸露的荒坡被光伏板覆盖,蓝色光伏矩阵将清洁电力源源不断的输送至远方。干箐光伏电站位于华坪县兴泉镇干箐村,占地面积1700亩,安装光伏组件17万块,自2015年并网发电以来,电站年均发电量7600万度。
华坪县干箐光伏电站现场负责人赵涛说:“电站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约2.28万吨,对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68万吨,相当于减少了近3万辆家用轿车一年的碳排放量,电站以稳定的清洁电力输出,为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和‘双碳’目标推进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能。”
据悉,目前,华坪县已建成集中式光伏电站6座,大唐观音岩左岔光伏、大松坪风电等13个项目加快推进,绿电总装机345万千瓦,绿电规模占全市的比重达20.38%。依托绿电优势,华坪大力发展单晶硅、石墨等清洁载能产业,年产值达136.49亿元。通过“光伏+生态修复”、“风电+乡村振兴”等创新模式,实现了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农民增收的多赢局面。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河”,华坪县完成了从“黑色城市”到“绿色芒乡”的华丽蝶变、由“黑”转“绿”生“金”的嬗变升华。如今,绿色已然成为华坪县最鲜明的底色,最厚实的家底。
“建设美丽华坪是我们持之以恒的目标。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两山’理念为根本遵循,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持续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大力发展以芒果为代表的绿色有机农业,擦亮‘绿色食品牌’;积极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升级;培育壮大生态康养旅游等新业态。”卢俊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