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李莹 9月11日,中共昆明市五华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召开, 总结2025年以来全区发展工作,部署全年发展任务。会议指出,2025下半年,五华区将重点从“产业发展、开放引强、城乡协同、民生共享”四个方面发力,高质量打好“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收官战、决胜战。
图片来源:五华区融媒体中心李韬
五华区委书记郭涛向全会作工作报告。
2025年以来,五华区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融入全市“六个春城”建设大局,围绕“六个区”建设目标,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积极优载体、促转型、提能级,产业支撑更趋稳固。在全市率先建成磨憨产业协作园区“园中园”,落地首个制造业项目,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57.24亿元。
文旅产业方面,“大翠湖历史人文旅游圈”建设稳步推进,昆明台北街、南亚东南亚风情街正式开街。上半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819.79万人次、增长6.6%,实现旅游总花费257.4亿元、增长11.6%。
坚持项目支撑、招商发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谋划储备重点项目188个,开工建设73个,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等项目顺利推进。上半年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25.2亿元、增长8.6%,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民生方面,五华区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9万个,新增城镇就业2.68万人,全力稳住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盘。教育质量巩固提升, 昆十四中改扩建等7个教育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预计新增学位5865个,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
传统五华因商而兴、因工而盛。近年来,五华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科教创新资源,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大翠湖历史人文旅游圈”、跨区域协作园区等建设,推动五华发展产业向新、改革向深、市场向活、城市向上。
图片来源:五华区融媒体中心李韬
报告指出,2025下半年,五华区将重点从“产业发展、开放引强、城乡协同、民生共享”四个方面发力,坚持“产业为要、三产互促”。以提质都市工业为支撑,强化云南五华产业园区主战场作用,在“工业上楼”、新型用地开发、协作园区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方面积极探索,打造一批产业、项目标杆,确保2025年园区非烟工业实现总产值40亿元以上。
文旅产业要在“旅游资源产品化、旅游产品市场化”上下功夫,加快翠湖·老街风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申报。进一步丰富“观鸥季、赏花季、市场游、米轨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供给,布局建设云南国际咖啡产业园,发展“咖啡+城市”“咖啡+文旅”多维联动的咖啡业态。
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依托中老铁路,积极拓展南亚东南亚市场,抢抓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地昆明风口,积极发展跨境数字传媒、数字医疗、跨境电商等新兴服务贸易,确保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精度实施招大引强,大力招引一批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积极推进彩食供应链、深圳眼谷等企业签约落地。力争年内金鼎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智能化汽车产业园意向出租率分别达50%、85%以上。确保全年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超过80亿元。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改造,一体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建设。推进昭宗、普吉路以东片区等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加装电梯、停车、充电等难题,确保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今年内完成改造。
“经济越是承压前行,民生工作越要抓紧抓好。”五华区提出,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持续打造“幸福里”社区。巩固提升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建设成果,加快推进普吉路以东新建小学等3个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加快完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加大普惠型托育服务供给力度,全面提升“一老一小”服务质量。
作为省会中心城区,五华区在省、市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报告指出,五华区将抓机遇,守正创新、久久为功,在全省、全市产业版图重塑中破题争先,增强中心城区牵引作用,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力开创五华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