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县中振兴的昆明实践
昆明信息港    09-14 10:00:54

当清华大学2025级本科生的军训场上响起实兵对抗的呐喊声时,高志伟带着滚烫的梦想与青春热忱,在这片承载着万千期许的训练场上,镌刻下成长的印记,他来自昆明市寻甸县第一中学。

此时,北京大学校园秋意盎然,陈坤与学长袁天志正在畅谈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来自昆明市禄劝县第一中学。

由滇池之滨走进全国名校,近年高考昆明市的重点高校上线人数大幅增长,越来越多的昆明学子,尤其是偏远郊县的孩子开启清北逐梦之旅。这不仅打破了部分县域高中“优质生源流失、教学质量低迷”的困局,更蹚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振兴之路,成为昆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教育突围 唤醒县域能量

“中考600分以上的留不住”“名师数量不多”……记者从寻甸县教育体育局了解到,曾经有一段时间,全县高中教育质量陷入低谷:优秀初中毕业生逐年外流,老师没有干劲,当地老百姓比较失望。

与其相邻的禄劝县,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教育水平相对滞后,困难与挑战交织,禄劝县教育体育局负责人铁了心,要以高中发展提振禄劝人对教育的信心。支撑这份决心的,是县委负责人在全县大会上的承诺:“就是把我的工作经费停了,也要把钱拨给教育。”

这句话不是空谈。2024年,禄劝县人民政府对教育支出达到11.09亿元。其中基建投入2.76亿元,用来改扩建禄劝职业高级中学,给禄劝一中新建教学楼和宿舍,为禄劝县民族中学添了风雨操场和学生浴室……真金白银的投入,垒起了教育振兴的基石。

教育的发展从来不是学校的孤军奋战,而是全社会共同托举的结果。昆明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部署要求,始终保持大抓教育的信心和决心。在禄劝,这场突围成了全县共识:县委县政府“重统筹、强保障”,给校长充分自主权;46名县乡领导兼任高中第一书记,两年解决230多个办学难题;教师绩效打破 “大锅饭”,“多劳多得”变成现实。

与此同时,结合省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禄劝县一口气推出十余项细化的改革措施,从集团化办学到师德师风整治,从个性化教学到职教高考探索……全县教育拧成一股绳。

年年都有考入清华北大的孩子,2025年本科上线超过1300人,占比超过八成的应届生都能上本科……这些跃动的数字,正是教育长跑中的里程碑。

资源融通 改写升学轨迹

在禄劝县进行全县接力的马拉松时,寻甸县也在借力突围。

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带着教育部定点帮扶的使命走进寻甸,生源流失、师资匮乏、教学质量下滑的县中困境,让大家深受触动。华东师范大学派驻寻甸县挂职副县长涂皘说:“围绕这三个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发挥部属高校的优势和特长,赋能乡村振兴。”

基于充分调研,华东师范大学和寻甸县委、县政府谋划,以实验班为样板,探索西南民族地区县域高中教育振兴的有效路径。

2022年秋季学期,面向本土招生的华东师范大学寻甸实验班在寻甸一中开班,首届开设2个班,吸引了来自功山、六哨、倘甸、羊街等乡镇的孩子就读。孩子们发现,课堂变了样。

名师通过屏幕实时授课,塑造成长“主动脉”;寻甸一中的老师同步板书、课后答疑,当起“贴心辅”;华东师大的专家每周在线点拨,化作“智慧脑”;技术平台畅通无阻,架起“传输带”。四校联动的“同步课堂”与名校同频。

进入实验班后,背不懂的文言文、英语阅读的长难句、像迷宫一样的物理公式,让李奥雪力不从心。班主任和各科老师的耐心陪伴和情绪疏导,让她慢慢找到了节奏,坚定了前进的方向。每个学生的成长变化诊断、九学科名师在线点拨、华东师大英语专家团队听说读写强化训练……李奥雪借机持续成长,今年,这个彝族姑娘走进北京大学,她忘不了爸爸的话——“大山是我们的根,但你不能只困在山里”。

如今,华东师范大学寻甸实验班的创新模式已成为教育部典型案例。

当直播信号穿越山海,当专家团队定期来访,当本地教师在协同教学中快速成长,寻甸县的探索证明: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先进智慧+本土实践”的融合。这种跨越山海的联结,正在改写更多山区孩子的升学轨迹。

系统施策 实现精准赋能

在清华大学的军训场上,高志伟觉得自己很幸运。高考672分的他,因国家专项计划的托举,此刻正以“芯片攻坚”梦想丈量着人生新高度。

在昆明市的偏远郊县,这样的故事不是个例。无论是“从寻甸县夸基村的田埂走进北京大学的课堂”的杨朋杰,还是攻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想成为消除疼痛的人”的陈杰,他们的求学轨迹都印刻着国家专项计划的支持。

让每个有潜力的孩子都能获得政策的助力,昆明构建起系统培育体系。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将专项计划培养作为东川区、寻甸县、禄劝县、石林县破解“县中困境”的钥匙,组建专家团队,“一县一案”制定培养方案。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强化教学视导,“三诊一模”质量检测成了“把脉神器”,每次统测后分析每个学生的薄弱学科,提出培养建议,便于学校即时掌握学生情况,调整个性化培养方案。给陈坤指导作文,高考时他的语文单科成绩达到了136分;帮李奥雪提升数学解题思路,她的数学成绩从入学时的不理想跃升至142分……这样的定制服务,让培养精准到“一人一策”。

当然,县区也可以“按需点菜”,市教科院高中教研员设计系列培优课程,并按照研训一体的方式,推进当地学科教师专业化建设。

目前,昆明市组建的89个基础教育集团中,普通高中教育集团有23个,覆盖各县(市)区。华东师范大学举办寻甸实验班,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帮扶禄劝一中,昆明市外国语学校领办禄劝县民族中学、寻甸三中,昆明市第三中学领办寻甸县民族中学,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专项计划已从“降分录取”的单一政策,发展为“培养+升学”生态体系;传统“时间+汗水”的备考模式,转变为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素养+思维”新形态。

2025年8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强调建设好县域普通高中关系成千上万学子特别是农村孩子的成长成才。

教育资源布局不断优化,优质资源供给持续扩容,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越办越好……在昆明,县域教育引擎正在持续提振发展信心,莘莘学子正在持续书写励志篇章。(昆明日报 记者张丽亚

编辑:甘凌菲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