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夜间经济破圈之道 夜宴蓝图 多措并举升级夜市
春城晚报    09-14 10:36:04

官渡区双桥夜市风情街作为昆明最大的夜市,于2024年12月31日焕新回归。升级后的夜市在保留原汁原味烟火气的同时,注入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特色,已成为市民与游客争相打卡的夜间新地标。 本报记者 龙宇丹 摄

刚过去的暑期,昆明夜间经济活力四射。特色夜市集美食、手工艺品展、民俗表演于一体,商业综合体延长营业时间、推优惠,与夜市形成互补,共同构建热闹的夜间消费场景。如今昆明夜间经济已从传统单一的夜市升级为“文旅商体”融合的多元生态,书写着高原春城的“不夜传奇”。

夜间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政策创新与精细化管理。近年来,云南省及昆明市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支持夜间经济提质增效。在政策的有力引导和扶持下,昆明夜间经济不断释放新活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本地居民踊跃参与,共同感受春城夜晚的独特魅力。

再现“老昆明”实景 打造国际夜间文旅消费之都

今年7月,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公安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等8部门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云南夜间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结合云南实际,突出“强省会”的特点,重点支持昆明市建设,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以昆明市为核心的“一核多中心”夜间文旅经济发展格局。

《若干措施》明确,云南省将支持昆明市、大理州、西双版纳州等有条件的州(市)建设夜间文旅经济标杆城市,其中将重点支持昆明逐步再现翠湖九巷十三坡、米轨小火车等“老昆明”实景,打造国际夜间文旅消费之都。

在夜演产品供给方面,《若干措施》明确,云南省将支持昆明等州(市)围绕郑和、聂耳、徐霞客和西南联大等IP推出大型演艺,支持各地开发舞台剧、沉浸式实景演艺、情景演出、小剧场或庭院剧。支持各地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纳入全省文旅宣推重点,公安、文旅、消防、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按职责分工优化审批流程。

此外,云南还出台了《关于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云南省夜间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地方标准,为夜间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政策支撑与科学评价依据。这些措施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更多主体参与夜间文旅项目的开发与运营,进一步丰富夜间消费供给,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助力云南夜间经济朝着特色化、品质化和品牌化迈进,持续增强其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

聚焦夜间“食、购、娱、游” 昆明绘就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近年来,昆明市积极培育、壮大夜间文旅消费。今年8月,昆明市商务局印发《昆明市促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聚焦夜食、夜购、夜娱、夜游,加快推进多元业态深度融合、消费活力聚集释放的夜间经济创新提质发展,助力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在夜食方面,《措施》提出,昆明市主城五区依托区位、景点等优势在原有夜间经济集聚区的基础上,分别布局建设不少于一条特色鲜明的夜间餐饮主题街区,其他县区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打造夜间餐饮集聚区,鼓励举办具有民族风情或东南亚特色的美食狂欢夜、啤酒狂欢节、酒吧特色派对等特色主题活动。同时鼓励夜间经济集聚区和商业综合体开办网红深夜食堂,增加烟火气、市井味,开展餐饮促消费活动,打造一批必吃餐厅,支持餐饮企业、品牌便利店、特色小店、老字号店延时、错时或24小时经营。探索“餐饮+文化”创新模式,依托现有街区和商业综合体打造“寻味春城、饕餮澜湄”餐饮聚集区,打造一批夜间餐饮消费活力街区、夜间餐饮特色街区,培育昆明本土餐饮品牌和人气门店。

同时,支持滇菜特色美食和老字号餐饮企业入驻夜间经济集聚区,鼓励引进咖啡、酒、茶等餐饮业态,评选打造咖啡一条街、酒吧一条街、茶馆一条街等特色街区。鼓励街区和商业综合体开展演艺娱乐、餐饮美食活动,升级餐饮消费品牌。培育夜间特色餐饮品牌,结合夜景、街景、水景,打造不同主题美食场景,举办特色美食集市,引进国内外知名小吃,咖啡馆、酒吧、茶馆等休闲餐饮业的知名企业,进一步丰富昆明餐饮产品。

夜购方面,《措施》明确,持续推动南屏街全国示范步行街建设发展,积极引导大型商业综合体业态升级、功能提升,培育引进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新服务”,依托恒隆广场、同德广场、万达双塔、公园1903、南屏步行街等切实将商业综合体建设成为城市消费旅游的终极目的地。鼓励利用商业综合体建筑形态、外部广场、天台等空间,通过艺术装置、声光电的结合打造夜间潮流地标。持续推动官渡古镇等步行街改造提升,加快智慧商圈建设,对达到省级步行街、智慧商圈改造提升试点示范标准的申报企业按政策给予支持。

夜娱方面,《措施》支持文化、艺术、社交和零售跨界融合,推动传统百货、超市、线下餐饮等实体零售企业与“互联网+”平台公司广泛合作,拓展便民服务范围。根据夜间经济集聚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大型城市社区消费需求,投放厢(柜)式智能便利设施等移动便民商业服务设施,鼓励品牌连锁企业增设24小时便利店、药店网点。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民族特色,融合音乐、建筑、技艺和历史等特有元素,打造昆明特色夜间消费“文化IP”。引进国内外知名夜间演艺项目,打造体验式、互动式演出项目,支持演艺吧、音乐餐厅、沉浸式剧场等新型消费业态发展,提升特色品质,拓展娱乐、社交属性功能。

同时,进一步提升昆明老街马家大院剧场、南强街88号剧场等演艺中心、戏社等场所建设水平,加快建设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公共体育设施,打造翠湖、盘龙江两岸、海埂大坝、洛龙公园、拓东体育场、滇池绿道等一批夜跑精品路线,鼓励篮球馆、网球馆、游泳馆等延长营业时间。支持24小时自助图书馆、24小时实体书店、24小时健身房、24小时影院等业态发展,打造夜间遛娃好去处、宠物社交场所,满足市民及游客多样化需求。

昆明的夜晚不仅追求热闹,更注重深度文化体验。在夜游方面,《措施》明确将景区景点和商业综合体、街区、夜市等夜间消费资源串点成线,主城五区、度假区各推出一条两小时夜间Citywalk线路。鼓励在泼水节、火把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举办文旅活动,依托滇池黄金岸线、云南民族村等景点适时打造特色文旅和夜间活动,创新游玩体验。此外,支持地铁核心线路在节假日延时运营或24小时运营,统筹联动商文旅消费券等优惠促销政策,评选昆明必买伴手礼,使国内外游客“喜欢来、留得住、玩得好、带得走”。(春城晚报 记者罗宗伟

编辑:徐毅杰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