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园区 正文
高原特色产业铺就阳宗海风景区乡村振兴路
昆明信息港    09-15 08:26:49

依托高海拔、强光照、大温差的独特生态优势,阳宗海风景区阳宗镇饮马池村精准锚定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以“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凝聚发展合力,在规模化培育青花菜、白花菜等精品蔬菜的同时,通过建成现代化冷库打通流通堵点,既推动“产业旺、农民富”的愿景落地生根,更搭建了辐射东南亚的高效高原生鲜供应链,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徐徐展开。

“菜花共生”构建特色产业格局

立足梁王山生态禀赋,饮马池村精准定位产业方向,将青花菜、白花菜打造成辨识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原农业“金字招牌”。目前,该村青花菜、白花菜规模化种植面积达12000亩,经多年培育与优化,亩产值稳定在8000元左右,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这份喜人的发展成果背后,是“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持续发力。2016年,饮马池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昆明饮梁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最初仅带动8户农户参与青花菜、白花菜规模化种植。经过多年发展,合作社的带动效应持续释放,如今全村已有52户农户加入,形成“抱团发展”的良好态势。

合作社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一方面推动青花菜、白花菜从传统种植向精品化、集约化生产转型,通过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田间管理,保障农产品品质稳定;另一方面,在蔬菜种植基础上,培育精品百合2000亩,亩产值17000元,种植康乃馨1500亩,亩产值13000元,形成“菜花共生”的特色产业格局,为农户搭建多元化增收渠道。

现代化冷库成农产品“增值器”

高原生鲜蔬菜“锁鲜难、流通短”曾是长期制约饮马池村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让村里的“好产品”获得“好出路”,饮马池村积极对接上级部门,成功争取到乡村振兴衔接项目资金支持。2024年,该村投入120万元建成现代化冷库,解决了农产品保鲜的“燃眉之急”,青花菜、白花菜等生鲜作物采收后,可第一时间送入冷库保存,有效规避了暴雨、高温等天气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确保蔬菜保持新鲜口感。

冷库还成为农产品的“增值器”。通过错峰存储,合作社可灵活安排销售时间,让青花菜、白花菜避开集中上市的“价格低谷”。据统计,借助冷库错峰销售,青、白花菜每公斤售卖价格可提高1.5元,农户收益大幅提升。对村民而言,以往为保证蔬菜新鲜度,需凌晨上山采收,再四处寻找收购商;如今,只需将采收的蔬菜送入冷库保鲜,即可在家等候收购商上门。

同时,冷库的运营还创造了分拣、打包、搬运等新的就业岗位,让周边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饮马池村冷库的蔬菜年储存量可达3000吨,直接带动每户农户年均增收近2万元。该冷库的服务范围还辐射到周边3个村,为更多乡村的农产品流通提供支持,进一步扩大了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

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和高效的冷链保障,“饮马池高原精品蔬菜”的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全村90%的高原蔬菜、花卉产品,不仅畅销国内重点城市,更成功走出国门,进入泰国、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高端市场。

如今的饮马池村,已形成以青花菜、白花菜种植为核心的产业根基,以现代化冷库为关键节点的流通体系,构建了辐射东南亚的高效高原生鲜供应链。未来,饮马池村将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向电商平台、连锁超市等领域发力,让高原精品农产品走入千家万户,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持续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昆明日报 记者王琳)

编辑:合宇聪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