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陈秋月 9月14日,作家陈鹏最新长篇小说《群马》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陈鹏是国内著名的先锋小说家、文体家,素有“文学硬汉”之称。《群马》曾刊登于文学杂志《收获》长篇小说专号,此次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当天会议由北岳文艺出版社、云南省作家协会、昆明作家协会共同主办,云南金诚种子科技有限公司予以特别支持。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邱华栋,云南省作协主席范稳,著名评论家贺绍俊,《小说选刊》副主编顾建平,以及张庆国、何凯旋、徐刚、聂梦、刘诗宇、王朝军、田应时、阿莎莱、赵霍山等参加了研讨。《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陈涛主持研讨会。
邱华栋称陈鹏为“文坛狠人”,不仅创作了大量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主持过诸多影响力和美誉度俱佳的刊物,而且在文体探索方面走在国内文坛的前列。小说《群马》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新近收获,无论是叙事的角度、语言的强度,还是情绪情感的密度和结构的力度,都把握得相当精湛,整部小说浑然一体,使我们重新认识了文体之于内容的审美向度和多样可能。无疑是一部独树一帜的优秀之作。
贺绍俊对《群马》赞赏不已。他认为,这部小说具有强烈的实验性,创造了一种纯粹的倾诉效果。通过这种排山倒海式的叙述,充分彰显了“群马”和群马背后50年的人事和历史。高贵、优雅,奔腾着英雄血液的马,高亢而明亮,寓意着我们曾经有过的经过战火洗炼过的布尔什维克式理想。小说将马的世界与人的世界交织在一起,就是要讲述理想所遭遇的故事,或者说理想的变异。因此他要在小说中创造一个群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理想始终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他看到了我们的历史和现实,不仅有人的世界,也有马的世界,不仅有现实中的复杂和卑贱,也有理想中的单纯和高贵。
《小说选刊》副主编顾建平,则从小说的神性特质、隐喻色彩、群马精神等角度予以了新颖的解读。他认为,小说中设定的叙述者“巡夜人”,在明暗交错的独白性叙事中起到了对人类历史命运的观照作用,他既是小说的观察者,又是参与者,但间离在小说文本内外,像一个通灵的信使。
与会专家还分别从不同视角对《群马》进行了深入地解读。何凯旋认为,海明威硬汉式的短句和福克纳、乔伊斯逻辑性极强的狂欢式长句的叠加,构成了小说的佩德罗·巴拉莫精神,达到了一种人鬼不分的自由之境。徐刚指出,其历史讲述缝隙中,有一种理想化的浪漫逻辑在回响。聂梦、刘诗宇、王朝军,对小说的复调性和废墟美学,对坚守语言的敏感性自治,对深藏在其壮怀激烈气韵中的集体无意识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其为一部里程碑式作品。
陈鹏在最后的致谢环节,回答了媒体提问。他表示, “群马的形象,在我脑海中奔腾。我想在这个小说注入全部的情感。”在情感面前,所有的技法和难度都不重要了。情感是这个小说的核心密码。
内容简介:
《群马》是“文学硬汉”陈鹏的最新一部长篇小说,以汪洋恣肆的语言、独树一帜的结构,回望了一个名为马甸的饲养军马之地50余年的厚重历史——当年,马甸辉煌一时;如今,马甸沦为废墟。
小说以两位老人坐在废墟上的“倾述”展开,一批马甸人的悲欢离合、爱恨生死轮番上演,一个个恶棍、美人和质朴的底层劳动者迎面而来。
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形形色色的理想主义、爱、恨、温情和魔幻被“恶”一次次毁掉,万马奔腾的悲壮与辉煌终被新世纪的城市拓进无情瓦解……
小说直面50余年来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以非凡的勇气和悲悯凝望了人性的深渊并试图找到恶的源头。陈鹏似在警示我们,勿忘来处,才可能走向未来。
作者简介:
陈鹏,1975年生于昆明,二级运动员(足球),云南省作协副主席,昆明市作协主席,小说家,曾获十月文学奖、湄公河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等多种奖项。出版有中篇小说选《绝杀》《去年冬天》《向死之先》,长篇小说《刀》《那年,我们在阿维尼翁》,足球短篇集《谁不热爱保罗•斯科尔斯》等,多部作品被译为西班牙语、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