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 正文
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陆续落地
经济参考报    09-15 15:54:49

近期,我国陆续推出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下一阶段行业增长目标,并围绕提升供给能力、扩大有效市场、优化发展生态等方面部署一系列举措。

  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此前,《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相继发布。

  记者获悉,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化工、机械、轻工业等其他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也将陆续推出,推动这些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表示,这些重点行业的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大、工业赋能效果显著,对稳定工业经济大盘、推动工业质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连续12年居41个工业大类第一;2024年我国汽车销售完成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为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从政策部署方向来看,相关方案对不同行业提出针对性举措,优供给、扩需求成为重点。

  例如,面向电子信息制造业,相关部署明确“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推动手机、个人计算机、家庭网关设备、视听设备、服务器等整机和零部件迭代升级”“强化技术和产品形态创新,提振手机、电脑、电视等传统电子产品消费”等。在汽车行业着力扩大国内消费、持续提升供给质量方面,提出“加力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持续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等措施。

  面向电力装备行业,在部分领域需求承压的情况下,政策提出新的增长点。在需求侧明确要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和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项目建设,同时,通过专项在新能源、智能电网装备等领域支持一批关键核心产品创新项目,保障装备供给能力,实现需求侧与供给侧精准对接。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外部不确定性需加强应对、产业结构性矛盾需妥善化解。相关部署从供给侧技术突破、需求侧市场拓展协同发力,短期聚焦“稳营收、保供给、扩出口”,长期着眼“锻长板、补短板、强韧性”,有利于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以电力装备行业为例,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方案将对发电装备、输配电装备、数转智改等产业赛道和业务释放利好,推动我国发电设备供给结构进一步改善,煤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技术及装备持续领跑全球,形成自主化程度较高的先进核电、气电技术装备水平。同时,促进形成我国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成套装备技术体系,推动规模以上电力装备制造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等环节进行深度数智化改造,促进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转型。

  值得关注的是,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还在改善产业结构、规范产业竞争秩序上下功夫,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强调“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汽车行业明确“坚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切实规范产业竞争秩序”“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等。

  关兵认为,当前我国部分行业面临结构性转型难题,相关方案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剔除非市场因素障碍,推动市场更好发挥“无形的手”作用,实现行业良性发展。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政府、协会、企业共同发力,其中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标准提升和创新保护,协会应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企业应加强创新发展和差异化竞争,从而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编辑:张仲伦(实习)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