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硬联通”水平,云南拥抱共建“一带一路”新机遇——  大道通衢联内外
云南日报    09-16 08:13:55

中老铁路上奔驰的列车。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供图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 本报记者 陈飞 摄

中老高速公路万象至万荣段。 云南建投集团供图

彩云之南,开放潮涌。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云南主动服务与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最基础的突破口,聚焦公路、铁路、航空、水运、能源、数字等领域的互联互通,推动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构建起了内联外通、高效便捷的国际大通道骨架网络,为云南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支点提供了坚实支撑。

今年4月,随着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高速公路云南境内段全部建成通车,云南省“五出境”高速公路通道国内段实现全程高速化。8月,首趟“陆良蔬菜号”中老铁路冷链班列从陆良站驶出,满载新鲜蔬菜,依托中老铁路“黄金通道”驶向老挝万象南站。该班列的开通,标志着云南蔬菜借中老铁路销往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新通道再添“绿色动能”。

关累港同样捷报频传:1至8月,该港完成进出口货运量16.47万吨、贸易额18.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和100%。随着澜沧江四级航道启动试运行,通航船舶吨级由300吨提升至500吨,航道通行条件与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如今,泰国榴莲、山竹等新鲜水果从清盛港运至中国关累港,无需经第三方国家清关,仅需约36小时即可实现“新鲜直达”。

在柬埔寨,中柬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暹粒吴哥国际机场,已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空中桥梁”。截至2024年底,该机场已开通17条国际航线,覆盖8个国家。这座现代化机场不仅让千年吴哥窟更便捷地迎接全球游客,也极大地拉动了当地就业和航空服务业发展。

从航道到跑道,从公路到铁路,云南持续推进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铁路“建网提速”、民航“强基拓线”、水运“提级延伸”等一系列重点工程,不仅极大提升了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也为共建“一带一路”和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五出境”高速公路通道中越、中老泰、中缅瑞丽、中缅清水河、中缅印通道已实现云南境内段全程高速化;“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不断延伸,“五出境”铁路通道中老通道等建成,中缅清水河通道昆明至临沧铁路、中缅瑞丽通道昆明至保山段建成通车;“两网络一枢纽”航空网加快构建,昆明至南亚东南亚客运通航点30个;“两出省三出境”水路网持续拓展,“一出省(金沙江—长江)、一出境(澜沧江—湄公河)”和多库湖区水运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依托绿色能源产业优势,云南积极开拓海外能源合作业务,深耕南亚、东南亚等境外市场,进一步加快能源大通道建设,建成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特性最复杂、电力最绿色的省级异步送端大电网;建成了中缅油气管道,填补了云南缺油少气的空白;建成了东盟区域内跨境电网数量最多、输电通道能力最强、贸易电力电量最大跨境电力贸易平台,有效促进了区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有力促进了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为推动澜湄区域电力市场的形成作出了积极贡献。

云南一直致力于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信息大通道。目前已建成昆明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根域名(L根)镜像服务器。截至2025年6月,全省建成出省光缆27条,光缆线路长度389.1万公里,互联网出省总带宽能力达55Tbps。陆续建成缅甸方向陆缆7条,老挝方向陆缆6条,跨境传输系统合计开通总容量达5.9T。在建设国际枢纽型通信设施、增强数据汇聚能力方面,建成昆明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为昆明高新区、经开区、滇池度假区、呈贡信息产业园企业提供高效的国际互联网服务。

跨越山海,通江达海。随着一条条大通道不断提速、升级、成网,云南正从西南边陲迈向开放前沿,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征程中,持续书写合作共赢的崭新篇章。(云南日报 记者李承韩)

数字出海全面提速

9月12日,在昆明举行的中国移动南亚东南亚国际数字信息大通道能力发布会上,中国移动南亚东南亚国际数字信息大通道IBB节点焕新升级,标志着云南数字出海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云南建设数字信息大通道进入新阶段。

作为中国移动CMINET网络的全球区域核心骨干节点,中国移动南亚东南亚国际数字信息大通道IBB节点焕新升级上线后,业务从原来“两亚—新加坡—香港—广州—国内”的海缆路由优化调整为“两亚—昆明—广州—国内”海缆路由,大幅降低南亚东南亚互联网业务至国内的时延,可满足更多的数字出海需求。

全面提速的还有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面向南亚东南亚算力新枢纽、数字出海基地建设……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云南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坚实的绿色能源底座与国家战略定位赋能,一条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高水平数字信息大通道正加速成型,为优化国家通信格局,赋能区域数字合作注入澎湃动能。

自2024年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成功获批,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通信网络的重要支点以来,云南加快完善国际陆海光缆布局,构建“低时延”通信圈,推广布局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服务应用,推动形成“天地一体”服务能力;发挥绿色能源优势,统筹布局大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探索形成“绿电+智算”服务模式,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算力产业集群;支持我国数字领域企业参与南亚东南亚5G、光纤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新时代的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谱写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崭新篇章。

作为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陆路门户,云南国际通信枢纽地位凸显。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建设,昆核1ms、滇中3ms、省内5ms三大“低时延圈”初步建成,中老、中缅跨境光缆带宽扩容至5.1T,中老铁路沿线网络深度覆盖,为算力高效传输提供坚实支撑。目前,云南智能算力规模已实现从0.4EFLOPS到3EFLOPS的显著提升,2025年底将突破6EFLOPS。全省已建成通用算力规模达7.7万标准机架,基础能力不断夯实。

在政策引领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云南数字出海基地以建设高效便捷的综合服务中心为目标,构建起“信息大通道—产业集聚—国际合作”的全链条发展格局,形成数字出海产业聚集空间,为中资企业“出海”与境外企业“入滇”搭建起双向赋能的数字生态平台,打造“境内基地+境外中心”的协同服务网络:在省内布局数字出海基地,在境外设立数字合作促进中心,形成覆盖南亚东南亚的合作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注册登记、决策咨询、市场调研、跨境结算等“一站式”驻地服务,畅通出海之路。

当政策红利、技术实力与市场需求在云南交汇,云南正以全新姿态成为连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数字桥梁。(云南日报 记者陈晓波)

智慧冷链助力物流

“近两年国内榴莲价格越来越亲民,跟高效物流打通运输动脉大有关系。”云南瑞和锦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开发中心副总监黄镜宇介绍,榴莲对运到时限、保鲜要求高,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等运力资源的加码,成为打通农产品运输动脉的关键力量。

云南瑞和锦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云南省唯一的国家AAAAA级民营物流企业。近年来,瑞和锦程以跨境农产品冷链进出口物流业务为主,先后开通中缅、中老泰、中越冷链农产品运输,依托自身丰富的公路、铁路及水路综合运力资源,设计多式联运物流解决方案,让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走上东盟国家餐桌,也将东南亚水果快速、新鲜地送抵中国消费者手中。

置身瑞和锦程物流数字孪生大屏前,当日运营车辆的实时动态位置、里程、累计减少碳排放量等信息一目了然。“为保证跨境冷运的运力,我们在自购集装箱同时整合社会箱源,共控制300只新制冷柜集装箱,且能进行多个运输专线调换,以适应各个国家水果发运淡旺季切换需求,维持全年发运平稳稳定。”黄镜宇说,通过信息化管理,公司对冷藏箱进行境内境外实时监控,对冷藏箱位置、温度是否存在异常情况等及时掌握并处理。为了保证时效,公司还在境外运输途径的核心节点布局海外仓,服务货物转驳和临时性仓储。

随着“公铁海”多式联运网络不断织密,公司显著降低了运输成本,带来价格竞争优势。今年上半年,瑞和锦程中老泰、中缅、中越共发3900柜,运输货值约15亿元,物流成本减少30%的同时,运输效率提高40%。

当前,瑞和锦程投资的云南省东盟农产品国际物贸港项目正在兴建,项目在昆明市金马村建设铁路专用线并连接中老铁路,以“通道+枢纽+平台”为核心,聚焦农产品跨境流通,推动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预计明年6月建成。(云南日报 记者段毅 李承韩)

钢铁丝路火热飞驰

7月18日10时55分,一声汽笛声在昆明站响起,“复兴号”动车组缓缓驶出站台。这趟编号D86/3次的国际列车,将沿着钢铁轨道一路向南,穿越郁郁葱葱的普洱茶山,跨过奔腾的澜沧江—湄公河,10小时后抵达老挝首都万象。

“这样出国太方便了!”“早上还在昆明吃过桥米线,晚上就能在万象夜市喝老挝啤酒!”列车上,正在自拍的游客兴奋地说。

自2023年4月13日首趟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以来,这条“钢铁丝路”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出行选择。截至今年7月15日,累计发送来自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境旅客54万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通道。

“火热”的不只是国际列车,今年上半年,中老铁路开通以来首次实现半年度旅客发送量突破1000万人次,其中国内段814万人次、国外段193万人次。随着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跨境出行需求持续旺盛,累计发送跨境旅客达14万人次。

客运蒸蒸日上,货运同样表现亮眼。今年上半年,中老铁路货运量达1260万吨,同比增长25.9%。国内段运输货物超900万吨,增长35.4%;国外段超360万吨,增长6.7%。跨境货物运输量超300万吨,增长8.6%,国际物流大通道的独特优势彰显。

依托高效稳定的“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品牌,东南亚生鲜农产品得以快速直达中国市场。针对东南亚生鲜农产品运输需求,冷链班列由日均1列增至4列。今年6月,老挝优质鲜芒果通过冷链列车仅用26小时便抵达昆明,丰富了中国消费者的“果篮子”。

中老铁路活力迸发的背后,是运输模式与服务能力的持续升级。磨憨铁路口岸通过5G、北斗技术打造的智慧货场让跨境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至5小时以内,运输品类达到3000余种,涵盖东南亚热带水果、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温带果蔬等,实现了双向高效流通。创新运输模式落地见效,此前成功试验的罐式集装箱成品油“一箱到底”运输,大幅提升安全性和多式联运效率。铁路部门积极拓展“铁路+园区+产业”融合模式,在集装箱中心站辐射范围设立“站外站”,提供仓储、分拨、冷链箱充电等“一站式”服务,有效释放通道运能。

目前,中老铁路客货运输服务网络已辐射老挝、泰国、越南、缅甸等19个国家及国内31个省(区、市)。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中老铁路将继续为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云南日报 记者李承韩)

跨境工程铸就丰碑

旭日东升,伴随着“滴”的响声,车辆接连驶过老挝万象收费站,中老高速公路万象至万荣段又开始了繁忙的一天。

“万万高速修通后,从万象到万荣只需1个小时,我现在几乎每周都带家人去万荣,这条高速公路安全、快速、舒适,能让我和家人度过愉快的周末。”9月12日,驾驶着车辆前往老挝万荣度假的坎塞说。

中老高速公路由云南建投集团投资建设,项目起于老挝首都万象市,止于中老边境磨憨/磨丁口岸,连通中、老、泰三国,全线设计里程约440公里。万象至万荣高速公路是中老高速的起始段,也是老挝第一条高速公路,全长111公里,于2020年12月20日提前13个月建成通车,共开设8个收费站,沿途经过2个省(市)、4个县,辐射人口约150万人。万万高速公路通车后,从老挝首都万象至万荣的行车时间从3.5小时缩短至1小时,节省2.5小时,形成了“万象—万荣1小时生活圈”。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后,万万高速公路和中老铁路顺利实现了“公铁联运”,从中国发运到老挝的建材、机械设备、家用电器及百货等进入万象、蓬洪、万荣后,可以通过万万高速进行集散。同时,从当地运往中国的农副产品,也可以通过万万高速公路运往铁路站点,降低了沿线物资运输成本,促进了中老贸易的发展。

万象物流商阿力介绍:“此前我接电子设备订单,从中国发往蓬洪需一周,破损率还高。如今货物经中老铁路运至就近站点,再经万万高速公路转运,3天就能送达,破损率大幅下降,价格也降低了。”

作为中老高速的首段“样板工程”,万万高速公路平稳运营近5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累计服务出入口车辆超2628万辆次,其中货车出入口累计通行共1486万辆次。

目前,云南建投集团正全力推进中老高速公路孟赛至磨丁段高速公路的前期技术工作。中老高速公路项目全线建成后,从磨憨/磨丁口岸至万象的运输时间缩短为4小时,比现时节约15小时,将彻底打通老挝境内的“肠梗阻”,连通中国、老挝、泰国三国,有效助力云南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云南日报 记者李承韩)

编辑:周姝雅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