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内,激光仪器的红蓝光与艾灸的轻烟交织;诊室外,疑难重症皮肤病患者辗转而来。在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滇池院区皮肤科,“战场”横跨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科技。
医生为患者针灸治疗。
近日,一名胸胁部位出现水疱、疼痛难耐的患者前来就诊。副主任医师伍迪检查后说:“患者的情况属于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与他这段时间劳累、精神压力大、睡眠差,导致免疫力低下有关。”
于是,科室给这名患者制定了中西协同治疗计划。“西医治疗以抗感染抗炎、营养神经、止痛为主。中医根据患者的舌象、脉象及症状,辨证为肝脾失和证,治疗以调和肝脾,通络止痛为主。”伍迪介绍,配合火针、夹脊穴、针灸、中药湿敷、红光等特色治疗,患者疼痛缓解,红斑、水疱消退。经过中西医的协同治疗,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概率减少了,改善了生活质量。
“我们科室除了诊疗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在危急重症皮肤病的救治领域同样积累了丰富经验。” 伍迪表示,科室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特别针对免疫性大疱性疾病,救治了很多的天疱疮、类天疱疮等重症皮肤病患者,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医协同诊疗优势。
前不久,科室还接诊了一名药物导致的重症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的患者。入院时,这名患者全身大面积皮肤破溃、泛发大疱、水疱,表皮剥脱累及体表面积超过了30%以上,口腔、眼睑等有明显溃疡。面对这种危及生命的皮肤病,科室团队精准施治,在抗炎抗敏预防感染的同时,运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的中药内服,配合具有收敛生肌、抗感染作用的中药药浴或湿敷,减轻皮肤炎症渗出,加速创面修复,减少继发感染风险。
伍迪说:“皮肤科坚持‘突出中医特色,坚持中西并重,皮内皮外协调发展’的方针,发挥‘内外合治,针药结合,辨证施治’的优势。中西医方案的紧密协作,贯穿于救治过程,提升了救治成功率,有效缩短了病程,改善了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科室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深厚底蕴。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科是已故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复兴教授,于1987年创建的。经过30年的发展积淀,2016年9月,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成立云南省唯一一家省级公立中医皮肤病专科医院,2021年获批云南省中医(皮肤病)临床医学中心。
“皮肤科继承刘复兴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制、开发出对皮肤病具有独特疗效的院内制剂15种,在全省中医医疗集团内推广应用。开展中医、民族医药诊疗项目,如中药药浴、中药湿敷、中药涂擦、梅花针、穴位埋线等。除了有传统中医疗法,我们也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广泛用于治疗各类色素性疾病、血管性疾病、瘢痕修复等。”伍迪介绍,之前皮肤科主要在医院光华院区,今年1月在滇池院区开设了新的皮肤科病区,从周一到周日都有门诊,能更好地为南市区患者提供服务。今后,科室将继续加强危急重症皮肤病临床研究、科研,发挥平台优势,为患者解决难题。(昆明日报 记者张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