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龙雪山脚下的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古镇新善村,有一座并不起眼的纳西传统院落。这里是纳西族东巴文书写艺术等纳西族文化的重要传承基地,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锡鹏的家。
每天,当第一缕阳光洒满院落,和锡鹏就开始忙碌起来。整理准备教学材料、接待前来参观的游客。“大家看,这个像人形的字读‘ro’,表示男性;这个像女子戴帽的字读‘mi’,表示女性。”在东巴文化体验课上,和锡鹏耐心地向游客讲解东巴象形文字的奥秘。来自北京的游客陈景依说:“这些文字就像一幅幅简笔画,生动有趣,让我对纳西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了文字教学,这里还会举行勒巴舞表演,面向中小学生开办免费的东巴文化假期传承班。“东巴文化不仅是纳西族的瑰宝,更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能让这份宝贵财富在我们这一代消失。”和锡鹏说,“每期传承班虽然只有十多个孩子,但只要有一个孩子对东巴文化产生兴趣,我们的努力就值得。”
近几年,和锡鹏的儿子东竹和儿媳曾群芳也加入到传承工作中来。东竹主要负责东巴造纸技艺的展示和教学,在他的指导下,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造纸的全过程,感受古老技艺的魅力。曾群芳则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方式,让东巴文化走出小院,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今年我们接待了超过2万名游客,让更多的朋友通过网络了解了东巴文化。很多游客都是看了我们的视频后特地前来体验的。”曾群芳说。
如今,这个寻常的纳西小院已经成为丽江文旅融合的一个亮点。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东巴文字、欣赏传统歌舞、体验造纸技艺,还能深入了解纳西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和锡鹏一家通过保护、展示、体验、传播的融合创新,让古老的东巴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云南日报 记者李铁成 通讯员侯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