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大学教授袁智勇研究团队在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桥沟片区开展综合科学考察时,采集到4号短腿蟾属标本。通过形态学比较与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团队确认其为新物种,并正式将其命名为“文山短腿蟾”。
文山短腿蟾与短腿蟾属其他已知物种相比,具有体形小、趾缘膜窄、胸腺不规则、雄性无婚垫且有护卵行为等独特特征,在多个形态和行为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目前,文山短腿蟾仅发现分布于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栖息地类型丰富,是我国两栖动物多样性研究的宝地,先后发现了文山湍蛙、黄腺掌突蟾和费氏掌突蟾等多种两栖类新物种。此次新物种文山短腿蟾的发现,再次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物种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云南日报 记者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