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主论坛在昆明举行。 本报记者 顾彬 胡妤雅 摄
滇池之畔,交流热烈,思想飞扬。在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主论坛上,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媒体代表、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和专家学者,围绕“共担媒体责任 推动文明互鉴”主题,共同探讨以媒体之力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书写丝路故事新篇章。
共担媒体责任 凝聚丝路共识
倡议提出12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成为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国家媒体积极担当作为,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夯实民意基础,发挥了记录者、参与者、推动者的作用。
云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近年来,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迈出坚实步伐。与此同时,中外媒体深入云岭大地,生动讲述云南故事,传播云南声音,给予云南极大助力和支持。其中,对于云南与周边国家“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成效亮点的深度介绍,展示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云南实践;对“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丰富宣传,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到云南旅游、旅居、旅学、旅创。
主论坛上,人民日报社代表关于弘扬丝路精神、讲好丝路故事、推动丝路合作的建议,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同,大家纷纷点赞中国模式和中国智慧。加纳广播公司总经理阿明·阿尔哈桑表示,中国新闻实践聚焦解决方案而非负面渲染,为非洲国家构建自身发展叙事提供了有益借鉴。巴林《海湾消息报》总经理阿卜杜勒·马吉德·哈吉认为,媒体的声音只要秉持善意,将比任何武器都更有力,比任何分歧更持久。
“白俄罗斯是最早响应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白中两国主流媒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为两国关系注入持续活力。”白俄罗斯《星报》社长兼总编辑奥莉加·阿努夫里耶娃指出,面对当前国际环境中冲突频发、虚假信息泛滥的挑战,各国媒体更应当携手合作,共同构建具有建设性的媒体空间,引导公众认知走向真实与理性。
南非《开普时报》总编辑西亚武亚·姆赞齐赞扬中国让数亿人口摆脱贫困的发展成就。“媒体肩负促进文明互鉴的崇高使命。”他呼吁全球媒体摒弃狭隘利益,共同维护人类文明。
联通文明之心 共创美好未来
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之路,更是文明交流互鉴之路。在漫长的岁月里,沿线不同文明交往交融、互学互鉴、彼此成就,共同书写了多样文明美美与共的灿烂篇章。
秘鲁《秘鲁人报》社长费利克斯·阿尔贝托分享了南美洲首个智慧绿色港口钱凯港的故事:“钱凯港破浪而立,拉近了中秘两国的地理距离,架起联通亚太与拉美的崭新海上通道。在全球经历剧变与疏离之际,共建‘一带一路’成为人们翘首以盼的发展与融合纽带。”
泰国民众联络厅厅长素拉塔·拉卡赛穆回顾了泰中两国建交50周年的深厚情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所描绘的互联互通愿景,不仅体现在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上,更体现在贸易、文化与民心相通上。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相邻、人相亲,合作交往源远流长。云南广播电视台与柬埔寨、老挝国家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睦邻》,全景展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当代实践,很多片段和场景都是在云南拍摄。孟加拉国《金融快报》报道的《茶咖旅游振兴乡村经济的发展计划》,串联中孟两国的乡村振兴实践,详解云南“茶咖+文旅”的跨界融合,探寻产业创新赋能乡村经济的新路径。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为各国媒体对话交流、务实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媒体借助这个平台,在推动国家关系发展、沟通民心民意、深化理解互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与会嘉宾一致表示,期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继续健全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容、拓展合作形式,进一步打开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新空间。同时,以春城之约为契机,用镜头和笔触,发现、记录、传播更多中国故事、云南故事,更好地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凝聚更多力量。(云南日报 记者朱海 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