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文山三七集团旗下泽润公司致力于打造云药GAP第一品牌——全国最大三七GAP基地诞生
云南日报    09-17 08:32:02

三七红籽。

基地三七长势喜人。

文山三七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文智弘在三七GAP基地。

文山三七集团GAP基地。

三七GAP基地红籽成熟。

文山三七集团GAP基地。 本版图片均由文山三七集团提供

2025年7月,文山三七集团旗下的云南泽润三七种植有限公司自建的5686亩标准化三七种植基地顺利通过云南省中药材GAP基地符合性评价。至此,公司通过GAP评价的三七种植基地面积累计达7336亩,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三七GAP基地。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AP,是保障中药材质量的金标准,也是中药材进入高质量产业链的通行证。公司近40年持续深耕三七种植、加工、销售等领域,以“好药材,GAP”理念,全力打造云药GAP第一品牌,为云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为三七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澎湃动能。

质量为要  标准先行跃新阶

8月中旬,集团位于勐海先往老寨的基地里,三七茁壮生长,淡绿的三七花随风摇曳,阵阵药香沁人心脾。药农们奔忙于田间,抓住雨前土壤湿润的时机,细心地拔除田间杂草,避免杂草和三七争抢养分;开展田间巡查,重点检查叶片与茎部是否有病斑或虫害,及时清除病株残叶,防止雨后病害蔓延……用心呵护,只为把GAP的每一条标准管理要求落到实处,让每一株三七健康生长。

古人说“北人参,南三七”。三七被誉为“南国神草”,其应用历史悠久,功效卓著。作为云南第一大中药材品种,三七占据了云南中药材的半壁江山,地位举足轻重。

“集团既是三七产业的从业者,更是发展的见证者。”文山三七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文智弘深有感触地说。1986年,凭借自留地种植三七的经验和对三七的深厚情结,集团开始承包土地,开启了文山三七种植之路。此后的近40年里,集团以三七为核心,经典云药为驱动,坚持种好药材,通过自建基地、标准化加工与定制直供,持续为国内外客户提供质量稳定、安全有效的中药材原料产品。在和三七产业的相融共生中,公司也发展成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荣获云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云南省中药材追溯示范企业、文山三七优秀种植企业等诸多殊荣。

在业内,大家对GAP耳熟能详。它是我国针对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制定的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旨在通过规范化操作保障中药材质量稳定、安全有效,并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GAP犹如中药材的“品质护照”,不仅为种植、加工、储运各环节立下严苛标准,原料端更以数字化手段实现“一物一码”追溯,让每味中药都能“说清出身、道明履历”。在中医药产业加速升级的当下,这份认证正为道地药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架起“品质桥梁”。2022年国家药监局等4部委出台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后,云南将中药材GAP纳入《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云南中药材种植养殖区划(2025—2027年)》《云南省财政支持中药材产业若干政策措施》,印发了《云南省中药材GAP基地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成为全国首个实施GAP基地评价示范的省份。

2023年10月,云南省正式启动中药材GAP基地评价工作。2024年11月,集团1650亩三七种植基地率先通过GAP基地评价,获得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省卫生健康委、省药监局联合授牌的“云南省中药材GAP基地”认证,成为国内首个三七GAP实施主体,在三七规范化、标准化领域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此后,集团持续加大投入,重构组织架构,设立独立质量管理部门,并增设GAP专项小组,将GAP标准嵌入日常运营,实现系统性升级。2025年7月,在云南省中药材GAP基地评价中集团再传捷报:新增5686亩三七GAP基地,规模跃居全国第一。

云南省中药产业协会会长苏豹介绍,目前全省共开展4批次GAP基地评价,其中三七是云南GAP基地评价最大的一个品种。通过GAP基地评价和延伸检查,意味着企业规范化生产的药材质量和安全性有保障,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药材好,药才好。“GAP不仅是一套标准体系,更是三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文智弘表示,秉持GAP标准要求,公司将建设万亩级三七GAP基地,力争以领先的种植面积、稳定的产量和高度规范化的管理,打造云药GAP第一品牌,为云药提质、云药出滇贡献“泽润力量”。

深耕GAP  赋能三七好品质

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三七健康产品。这一愿景的背后,是集团对三七种植环境的严选、种植标准的严苛以及生产管理的严格。正是多年来对质量的坚守和承诺,集团有机原料先后通过欧盟EC有机认证、美国USDA有机认证、日本JAS有机认证、中国有机认证。2023年,集团成为业内首家荣获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颁发的三七品种“三无一全”认证的企业,标志着三七品质得到业内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

2024年、2025年,集团能在云南省中药材GAP基地评价中脱颖而出并非偶然,其成功源于对中药材GAP通用要求的深度践行,尤其在“六统一”(统一种子种苗供应、统一投入品管理、统一农资化肥使用、统一采收、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核心环节的系统性投入与创新,让规范要求真正扎根于每一寸土地、每一道工序,让每一批三七原料都自带“种植履历”、自带“加工护照”,迈向高品质新起点,真正实现从“种得好”到“卖得俏”的价值跨越。

云归处,雾岚间,神草三七,居深山,枝三丫,叶七片,红籽如花,朵朵艳……歌曲《三七谣》中这段歌词形象描绘了三七的生长环境和动人形态。针对这一对环境极为敏感的中药材,集团严格遵循GAP生态选址标准,避开工业污染区,实施轮作休耕制度,并配套建设水土保持设施,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在种源管控方面,计划投资建成三七种苗繁育中心,实现种子种苗的自供和统一质检,杜绝劣质种源;践行“写我要做、做我所写、记我所做”的GAP核心原则,其记录可实时调取每批次土壤检测、农事操作、仓储管理等多个环节数据;制定投入品“黑名单”机制,统一采购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并全程记录使用情况,确保“统一供应”和“统一管理”扎实落地;针对三七种植易受病虫害的痛点,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核心试验区开展小面积技术验证,同步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实现从种植、采收到加工的全流程统一;在采收环节,深度融合近40年三七种植经验与GAP标准化实践,构建经验参数化决策体系,通过历史数据模型精准锁定最佳采收时机,产地加工引入标准级仓储场地,确保“统一采收加工”符合药典标准。

集团GAP负责人介绍,公司不是简单扩大面积,而是以GAP为纲,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每一条要求、每一项标准,都细化为可量化、可追溯的行动指南——从基地选址到采收加工,从投入品管控到质量追溯,确保规范要求真正“写在纸上、落在地上、记在链上”。他说,7336亩三七GAP基地,不仅证明规模化与标准化可并行不悖,更向行业验证了GAP不是纸面条款,而是可执行、可验证、可推广的产业实践方案。

“GAP不是终点,而是品质承诺的起点。”集团GAP负责人表示。未来,集团将持续深化三七全生命周期品控体系,从种植到采收全程严守标准,并主动接受GAP工作专班的动态监管,把质量管理真正贯穿于种植全链条,确保每一株药材都经得起市场与时间的检验。

集团三七GAP基地分布在全省各地。作为行业先行者,集团始终坚持“质必用心,技必精良”的质量理念,全国最大三七GAP基地的建成,不仅夯实了其“品质药材供应商”的核心竞争力,更通过开放技术标准、共享管理经验,携手上下游伙伴共同提升了云药产业规范化水平。

“唯有将GAP融入企业基因,才能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提供坚实原料保障,让云药真正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健康之选。”文山三七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三产融合  全链升级强产业

2025年6月21日,南博会中药材馆新品首发第一场活动中,文山三七集团发布的包括三七精粹液、“卡卡吸白芸豆压片糖果+三七玫瑰植物饮品双舱组合”、三七花精酿啤酒在内的“养时养刻”系列新品备受瞩目。

三七精粹液采用三七全株鲜萃,产品开袋即饮,为都市人群提供了便捷的养生新选择;“卡卡吸白芸豆压片糖果+三七玫瑰植物饮品”首创三七品类的双舱组合形式,针对现代人常见的聚餐、加班、旅行等生活场景,让日常饮食搭配更便捷;三七花精酿啤酒将传统本草与现代精酿工艺相结合,诠释了“好喝不上头,自然有为” 的健康微醺新哲学。

这是集团聚焦三七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进三产融合,把农产品转化为工业产品的缩影之一。当前,大健康产业方兴未艾,药食同源产品走俏市场,中药材行业正经历着生产端从“看天吃饭”到“精准种植”,流通端从“经验定价”到“数据定价”,价值端从“药材卖重量”到“药材卖疗效”的三重范式变革。集团立足自身优势,审时度势,确定了“根植沃野,一产强基业;智铸辉章,二产筑基行;梦织云端,三产赋新程”的发展思路,通过做精云药种植、做实制药生产、做大药材创新业态,推进三产融合,探索药旅、药养、药食发展新路径。

传统中药材因储存不当易导致药效流失,而趁鲜切制技术能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我省趁鲜切制产地加工中药材品种达130多个。集团探索“前端GAP种植,后端数字化加工”双轮驱动模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建成首个数字化、智能化三七产地仓,实现从田间到车间的效益跃升。过去依赖大量人工的传统加工方式,将全面升级为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大幅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加工效率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未来,加工后的GAP三七产品进入仓库后,将通过区块链技术生成“质量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种苗来源、种植过程、加工环节等全链信息。此外,集团还将引入快检技术,打破传统“按头数分级”模式,建立以有效成分含量为核心的科学分级体系,让优质优价真正落地。

文山三七集团依托合作的上万家零售连锁药店资源,同步拓展强化电商,让GAP三七产品直达消费终端。正是这种“种植、加工、仓储、销售”全链闭环模式,让三七实现从农副产品向高附加值工业品的转型。

此外,集团将按AAAA级景区标准构建药旅康养景区,配套建成数字化三七文化馆、研学中心、康养酒店及药膳餐厅,推进三七文化与旅居康养融合。待项目落成后,将形成“种植+加工+文旅+康养”一体化的全场景体验。

在此基础上,集团积极响应文山州打造世界“三七之都”的发展战略,深入践行“四回家、两走出”路径。聚焦种植回家、加工回家、交易回家、品牌回家,以规范种植夯实源头,产地加工提升附加值,平台建设汇聚数据链,品牌塑造引领新消费;同步推动投资走出去、品牌走出去,整合外部技术与渠道资源,反哺本地产业链,助力文山三七实现从“道地药材”向“高值产业”的跃升。

在“标准为基、技术为翼、文化为魂”的新赛道上,文山三七集团信心满怀再出发。下一步,集团将以万亩GAP基地为根基,打造全球最大三七生产加工服务中心为目标,推动云南三七GAP全覆盖,建设中国三七博物馆,促进三七产业全链发展、转型升级。在政策护航与科技赋能下,推动三七从区域品牌走向国际舞台。

从田间地头的标准化种植到文旅康养的三产融合,从溯源的质量坚守到产学研协同的创新突破,文山三七集团正以全链赋能的实干姿态,为云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书写创新答卷,只为让三七这一金字招牌更加响亮。(云南日报 记者陈云芬 秦黛玥 实习生张全颖

编辑:周姝雅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