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要闻 正文
云南希望工程赋能红路馨居小学:多元教育点亮搬迁儿童新未来
云南网    09-17 10:25:35

近日,昭通市昭阳区红路馨居小学的校门前洋溢着蓬勃生机,2241名身着整洁校服的学生笑容满面地涌入校园。这所扎根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配套学校,自2020年5月建成以来,在党和社会的关怀下,已从一粒“教育种子”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希望之树”。

  “三动”课堂+综合实践:让成长扎根生活

  “以前在老家,放学后只能放牛;现在我会做炸洋芋、油糕饵块,还学会了规划零花钱!”五年级学生马思琪捧着亲手制作的米糕,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她的成长,源于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学校共同推进的“云南希望工程青少年综合发展项目”与校本“三动课程”(运动、活动、劳动)的深度融合。

  操场上,篮球队员挥汗如雨;手工教室里,废旧纸箱变身“心中的家乡”模型;传统美食教室内,崭新的抽油烟机嗡嗡运转——这是爱心捐方国际计划通过云南青基会捐赠3.5万元支持的希望工程升级项目,让孩子们在烹饪课上免受油烟困扰。校长王怀学表示:“搬迁家庭的孩子更需要通过实践建立自信、明确价值观。我们坚持全面育人,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一技之长,自信走向未来。”

  两年来,综合发展项目打破教材限制,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参与式教学法,将课堂延伸至生活。理财课上,孩子们用模拟买卖规划开支;防诈骗课堂中,民警以情景剧普及安全知识;权利与责任课上,学生通过“需求卡”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6类参与式课程、26场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从胆怯走向自信,从依赖走向互助,真正实现“让每一颗种子都有光”。

公益精准落地: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钱不多,但必须花在孩子真正需要的地方。”这是云南希望工程与爱心捐方国际计划坚持的原则。近年来,在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近80万元善款精准投入学校发展:从全员体检到心理沙盘建设,从劳动工具包到救生衣,每一笔支出都经过严格论证。

  “云南青基会不仅给资金,更给思路。”综合实践课罗老师感慨。最初申报的课程因“不够具体”被退回,对方强调“要让孩子真动手,而不是摆样子”。如今,实践课程愈发扎实:学理财便去社区超市调研,讲反诈就请民警现场演绎。真实场景带来真实改变:留守儿童王浩(化名)如今能自信分享“防骗小妙招”,曹恩惠(化名)学会了规划人生,丁正鑫(化名)战胜演讲恐惧,明白“人往往是被自己打败的”。

  多元合力:教育走出校园,温暖千家万户

  “孩子现在一回家就教我认保质期!”社区居民马大姐笑着说。孩子们的成长,正悄然改变着家庭。搬迁家庭中,父母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但“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已成为共识。

  夕阳下,美食教室里飘来饵块的香气,篮球场上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在这所因搬迁而生的学校中,“三动”课堂焕发活力,公益项目温暖落地,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初见成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映照着新生活的曙光。

  作为共青团推动新时代希望工程的重要实践,云南青基会以“护蕾”行动为抓手,聚焦青少年多元发展与身心健康,通过实地调研创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等公益项目。团委、学校、社区与社会组织紧密协作,将党的关怀与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的成长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云南网 记者贺凯)


编辑:张仲伦(实习)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