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下午,晋宁区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围绕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我区在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建设‘人民城市’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专题询问会上,张玉昆委员首先提问,问题直指区域发展的宏观规划和顶层设计。而紧接着,一个个关乎市民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被接连抛出:“个别小区,比如小宗地,为何多年没有门牌楼牌号?”“城区多条道路路灯昏暗问题何时解决?”“老旧小区树木枝叶遮挡采光和安全视线该如何管理?”……
这一“大”一“小”之间的流畅转换,成为这次专题询问的鲜明特点。会议既关注城市发展方向的“大写意”,也精细勾勒民生幸福的“工笔画”,通过宏微并重的精准监督,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宏观着眼,把准发展之“脉”
询问会上,委员们围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地、全区城市规划的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的构建等重大议题展开询问,要求区政府明确发展思路和时间表、路线图。这些问题关乎晋宁长远发展的方向和竞争力,体现了人大对全区发展大局的深度关切和监督力度。
微观入手,疏通民生之“堵”
与此同时,询问会聚焦群众房前屋后、针头线脑的实事小事。从一棵树的修剪、一个坑塘的修补,到一个门牌的安装、一个停车位的规划,委员问得仔细、具体、犀利。这些“微小事”直接影响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检验城市治理水平最直接的标尺,以“小切口”入手,也能推动政府治理效能提升。
宏微互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宏观政策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和高度,而微观实事的办理成效则决定了发展的温度和厚度。此次专题询问会将两者有机结合,既督方向、看规划、促长远,也抓落地、看细节、求实效,旨在推动区政府及部门树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系统治理思维,避免宏观政策与微观感受“两张皮”,真正让高质量发展成果可观可感、可及可触。
通过宏微并重的专题询问,晋宁区人大常委会不仅推动了具体问题的解决,更促进了政府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为加快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城市贡献了人大力量。(晋宁区人大通讯员 李硕、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