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三年行动计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昆明海关、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昆明市、玉溪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到2027年累计客运总量
达到1亿人次以上
2021年12月3日,在中老铁路通车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再接再厉、善作善成,把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云南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及时印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维护好运营好中老铁路开发好建设好中老铁路沿线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通过三年努力,推动沿线开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对老挝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2024年中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527.28亿元,较2021年增长了89.23%,年均增速近30%,其中云南对老挝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89.87亿元,相比2021年增加1.25倍。
2025年9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时强调,“要以中老铁路运营和沿线开发为抓手,持续拓展‘黄金大通道’辐射带动效应”。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要求“打造中老铁路沿线共享发展样板”,“建设中老铁路沿线特色产业带,持续放大‘黄金线路’效应”,于9月9日印发了《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
在定性目标方面,《三年行动》提出通过3年努力,推动中老铁路沿线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特色产业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园区实力持续壮大,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同时,以昆明市、玉溪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等沿线地区为发展重点,协同联动曲靖市、大理州等州(市),逐步延伸至昭通市、楚雄州等地,把中老铁路打造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样板。在定量目标方面,提出到2027年,累计货运总量突破1.2亿吨,其中跨境货运达到2700万吨以上;云南企业经中老铁路运输跨境货值占全线比重达到50%以上;累计开行“中亚班列(澜湄快线)”5000列以上。累计客运总量达到1亿人次以上,其中跨境客运达到140万人次以上。
《三年行动》主要推动实施产业提质发展、壮大园区实力、基础设施补短板、“软联通”和“心联通”协同推进、货运服务提升等五大专项行动,共计16条政策措施。其中,在推动实施产业提质发展专项行动方面,构建以昆明为重点、磨憨为前沿、沿线及铁路路网辐射州(市)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协同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稀贵金属加工、新能源电池、绿色钢铁、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新的适铁产业增长点。
截至今年8月
完成货物运量6525.6万吨
为推动《三年行动》落地见效,昆明海关将强化物流枢纽功能,重点支持昆明地区铁路监管作业场所建设,持续推进海公铁联运发展,支持中欧(亚)班列昆明集结中心、玉溪节点城市建设,深化中老铁路与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持续推动口岸提质扩能,依托磨憨铁路智慧口岸建设,进口货物启运站发运后具备条件的,实施“提前申报”模式;持续深化运用“铁路快通”“附条件提离”“先放后检”通关模式。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巩固“中老铁路”+“区港联动”“场场联动”业务模式,助力昆明地区保税业务、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各类货物搭乘“澜湄快线”快速出口。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三年多来,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切实维护好、运营好中老铁路,运输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截至2025年8月,中老铁路全线累计完成货物运量6525.6万吨,其中2023年完成1776.4万吨(同比增长42.4%),2024年完成1964.5万吨(同比增长10.6%),今年1至8月完成1639.5万吨(同比增长22.5%)。进出口货物累计完成1491.4万吨,其中2023年达441万吨(同比增长89.3%),2024年完成479.4万吨(同比增长8.4%),今年1至8月完成377.7万吨(同比增长4.7%),运量连续四年实现较大增长。跨境货物运输品类由初期10余种扩展至3000余种,为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产业链、供应链互补提供有力支撑。水果冷链运输成效显著,累计运输入境东南亚水果41.3万吨,今年以来出入境果蔬达26.6万吨(增长近1倍),实现境内外果蔬双向高效流通。下一步,国铁昆明局将深化中老铁路战略通道作用,高质量对接《三年行动》,加大“中老泰”“澜湄快线+”国际联运直通列车开行力度,构建高效畅通的国际物流通道,推动跨境物流服务提质升级。
省商务厅主动服务和融入南向开放战略,围绕把中老铁路打造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样板目标,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全力扩能补强中老铁路沿线口岸基础设施,促进通关便利化,让中老铁路持续跑出“加速度”。下一步,将聚焦《三年行动》,在扩容口岸查验设施再“提速”、完善口岸配套功能再“加码”、促进中老铁路通关便利再“增效”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昆明奋力打造
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引领区
随着中老铁路由通及畅,昆明市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引领区?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昆明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辐射中心 开放春城”。
加速磨憨建设,做强枢纽功能。首创省会城市托管边境口岸模式,推动磨憨向国际口岸城市跃升。2022年昆明托管磨憨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额超131.6亿元,是托管之前6年的21倍,磨憨成为我国对东盟第一大铁路口岸。今年5月《关于加快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的决定》实施,更为合作区发展提供立法保障,目前磨憨已成为昆明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和中老铁路特色产业带的“重要枢纽”。
畅通物流通道,构建网络体系。持续扩大“澜湄快线”品牌效应,开通沪滇、云贵、湘滇、粤滇等国际货运班列,辐射国内31个省(区、市)及19个国家和地区。打造中欧班列昆明集结中心,助力中老铁路运输与中欧班列运输衔接。提速建设“双核两翼”昆明国际陆港,推进现代物流产业链强链补链,今年上半年现代物流业总收入达1391亿元,同比增长9.7%。
培育产业动能,提速经济发展。昆明市逐步形成了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新格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新能源电池、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产值占全省39%、50%、6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营收占全省90%以上。同时,前瞻布局低空经济、智能算力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打造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数字经济新高地。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4.4%,实现连续四个季度增速稳步提升。
集聚全市资源,深化开放合作。创新实施“四区”联动发展模式,健全“1+2+N”跨区域协作机制,制定重点产业协作园区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举全市之力打造磨憨—磨丁合作区、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截至今年上半年,共计落地59个项目。建立中老铁路城市联盟,加强城市间合作与交流,成功举办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会议、中泰经贸对接会等活动。今年1至7月,全市进出口额达990亿元,占全省64.6%,开放型经济活力持续增强。
下一步,昆明市将继续发挥省会城市+边境口岸的优势,推动中老铁路成为一条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以更高水平开放提速高质量发展,为全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做出更大贡献。(昆明日报 记者王绍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