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一起来听听!外媒嘉宾咋个夸“我jie”昆明
昆明发布    09-19 10:08:00

9月18日,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部分外媒嘉宾及中央、省、市媒体记者一行参观宝丰湿地、昆明规划馆晋宁牛恋小渔村等地,实地了解昆明在滇池保护治理“生态+文旅”融合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成果。

_ZHW4682-.jpg

外媒嘉宾代表在宝丰湿地参观。

在宝丰湿地,嘉宾一行被湖滨生态的修复成效所吸引。“这里有多少种鸟类?”“如何应对外来入侵物种?”记者们频频提问,详细了解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湖泊治理的具体举措。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持续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滇池水质、水环境、水生态持续改善,湖滨生态带的植物从2007年的232种增至目前的303种,鸟类从89种增至175种,鱼类恢复至26种,滇池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提升。

_ZHW4713-.jpg

外媒嘉宾代表在昆明规划馆参观。

在昆明规划馆,嘉宾们全面了解了昆明城市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尤其对昆明将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的总体规划表示赞赏。随后,嘉宾们走进晋宁牛恋小渔村,了解滇池沿岸乡村如何通过生态保护实现产业转型,发展以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为特色的乡村旅游,走出一条绿色增收的新路径。滇池右里酒店作为生态文旅融合的代表项目,展示昆明如何通过低碳建筑设计与本地文化元素结合,提供高品质且环境友好型的旅游服务,获得嘉宾的一致好评。在牛恋小渔村,嘉宾们还沉浸式体验非遗甲马制作,了解云南和昆明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做的努力。

图片

外媒嘉宾代表在晋宁小渔村体验非遗甲马制作。

来自“穆塔瓦里”媒体中心的凯瑟琳·古卢阿表示,这是她第二次到访云南,她对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氛围印象深刻。“滇池治理中运用的新技术令人惊叹。这里文化丰富多彩,人们友好和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真正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凯瑟琳·古卢阿说。来自《新闻报》的马里亚姆·哈迪姆拉表示:“滇池这片湖泊非常浩瀚,景色令人震撼。在这里,大家最常谈论的话题是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栖息的鸟类中,不乏受保护的珍稀物种,从中也能看到中国在环境保护上倾注的努力。”

9月18日在昆明参加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的部分媒体嘉宾走进郑和纪念馆、晋宁区绿色高效花卉生产示范基地感受郑和文化,考察昆明高效花卉生产情况。

LKD_6272.jpg

外媒嘉宾代表在郑和纪念馆参观。

晋宁是航海家、外交家、和平使者郑和的故乡。在郑和纪念馆,媒体嘉宾深入了解了郑和七下西洋、敦睦邦交的壮举,特别是与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往来历史,深刻感受共建“一带一路”深厚的历史渊源与人文根基。随后,媒体嘉宾走进占地400余亩的晋宁区绿色高效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参观考察。该基地秉持“生态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配有节水灌溉(滴灌)设施,采用水肥一体化和肥水循环利用、基质栽培方式等生态高效生产技术,确保项目对当地的土壤、水质和空气零污染,同时让当地群众广泛参与,既当主人又当产业工人,最终实现共同致富。在这里,媒体嘉宾对现代化的种植技术、集约化的产销模式赞叹不已。

LKD_6371.jpg

外媒嘉宾代表在晋宁区绿色高效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参观。

“昆明有‘花都’的美誉,我认为这是名副其实的。”阿曼马斯喀特媒体集团副总裁阿里·阿尔拉哈比说,走进昆明,就发现这是一个遍地鲜花的城市。昆明的鲜花产业很不错,晋宁的花农有高超的种植技术和先进的种植经验,值得推广和学习。伊拉克《晨报》副总编辑萨法·哈迪·赛义德也表示,昆明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这里的环境和鲜花让人印象深刻。他认为,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昆明举行,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来自加纳的王成功说:“昆明生态环境很好,这里的鲜花产业很棒,希望我的家乡能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联系,推动中非交流与合作。”

编辑:徐毅杰    责任编辑:袁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