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敖立: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网络安全带来机遇和挑战
昆明信息港    09-19 20:09:13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电信日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在昆明作了“智能时代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思考”主题演讲。他指出,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掀起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其以算法为引擎、以数据为支撑、以应用为目标,正深度重构产业生态,推动实现动力、效率、质量的三重突破,推动产业与社会变革。

演讲现场。供图

敖立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向纵深推进,与垂域应用加速融合,为网络安全产业蓄势赋能。进入智能时代,网络安全产业的战略定位和职责使命发生重要转变,从过去聚焦基础技术防护,逐步升级为支撑国家安全体系构建与数字竞争优势塑造的核心保障力量。这一转变,既是应对时代挑战、增强以智对智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性、全面性、辩证性的具体体现。

从发展形势看,智能时代网络安全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AI赋能的网络攻击浪潮将加剧网络安全攻防不均衡性,呈现出攻防速度失衡、资源可用性失衡、技术迭代失衡等明显趋势。二是AI时代的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跨周期协同防御迫在眉睫。随着智能体的广泛应用,安全风险已从传统的“点对点”问题演变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挑战,亟需在全局视角下整合资源,实现全周期、多维度动态风险管控。三是AI重塑安全发展格局,多元共治产业生态亟需完善。AI时代安全风险与用户业务深度关联,外部威胁向企业内部传导,场景化安全需求增强。央国企凭借网络资源独占性与海量数据丰富性的竞争优势,与安全厂商形成互补,正协同构建多方参与的产业新生态。

从产业实践看,欧盟、美国、日韩等正大力推动AI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深度应用,ITU、3GPP、NIST等权威国际标准组织也纷纷加快“AI+网络安全”的研究布局。中国信通院网络安全卓越示范验证中心自今年3月份启动并持续更新“写境:AI+网络安全产品能力图谱”,通过跟踪全球AI安全实践,洞察产业全景,挖掘多技术路线与模式融合范式,探索网络安全质态跃升新路径。截至目前,国际版共收录110家企业181款产品,国内版共收录72家企业190款产品。随着各方创新探索不断深入,国外安全大模型在威胁检测、漏洞挖掘、态势感知等多个应用场景展现出显著优势。国内则主要集中在为安全人员提供问答等技术能力延伸服务,其他领域的融合应用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从技术演进看,AI推动安全技术路线迭代升级,网络安全技术范式从传统规则驱动到大数据驱动,正向智能分析驱动演进。各方围绕安全大模型的创新探索不断深入,以安全语料库、通用大模型、安全大模型和上层应用为重要组成的技术架构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代理式人工智能(Agentic-AI)在安全领域的实现方式和功能也在不断探索,或成为AI+网络安全的更先进形态。

敖立指出,AI加速释放战略价值,基于智能化驱动的网络安全产业发展逐步进入“深水区”。未来,产业各方应加强协作,一是促进大小模型深度融合,通过大模型底座整合各类安全产品的能力,结合云边协同机制实现智能决策与快速响应,并综合小模型结果,以服务化方式输出安全能力。二是大力发展安全智能体,多智能体通过分布式协作、动态自适应和自主决策,实现防御自动化闭环。多安全智能体协作不仅突破效率瓶颈,更将实现网络安全模式重构,有望成为下一代网络安全“通用操作系统”。三是锻造网络安全垂域模型训练场,深度融合高质量安全数据集、安全专业知识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先进的训练范式,构建能够模拟真实攻防场景的专业环境,构建训练真正适应安全对抗需求的AI模型。下一步,卓越验证示范中心将启动“造境:网络安全垂域大模型训练场”建设工作,立足写境之基底,致力于推动网络安全高质量数据集和实训场景的开放融合,驱动网络安全体系智能化跃迁。(昆明信息港 记者江枫)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