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我省推进“三算”基础能力建设 防汛预警时效提至分钟级
云南日报    09-21 10:00:51

近年来,省水利厅全面推进算据、算法、算力基础能力建设和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提升,推动防汛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建成以“数字防汛驾驶舱”为中枢的全省一体化数字防汛体系,防汛工作实现了从传统方式向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其中构建的“降雨—产汇流—洪水演进”全链条预报模型,预警时效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

我省水利系统以“三算”为基石,通过数字化手段围绕智能感知、模型构建、仿真分析、决策支持,系统构建数字孪生水利底座。

通过完善感知体系,丰富数据来源。我省按照“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构建起全覆盖、全要素、全天候感知网络,累计接入1.5万个雨量站、454个河道站及4095座水库监测点。实时汇聚超30亿条监测数据,构建涵盖2095条河流、4万余个水利对象的三维地理信息底图。通过强化模型建设,优化算法能力,融合气象2.5公里网格预报、雷达回波及高分遥感影像,绘制覆盖2095条河流的三维地理信息底图。通过高精度倾斜摄影建模(分辨率达3厘米)和重大水利工程数字孪生节点建设,为洪水演进模拟提供精准支撑。整合计算资源,提升算力支撑,省级算力平台配置1312核CPU与279TB存储,结合政务云双活架构,为全省数字防汛体系提供坚实可靠的算力保障。

在深化“四预”应用方面,省水利厅以“数字防汛驾驶舱”建设为核心,整合气象、水文等数据,每日处理数据超500万组。

争分夺秒抢出“窗口期”,我省构建“降雨—产汇流—洪水演进”全链条预报模型。今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5·31”山洪中,系统提前预测下游超警风险,为人员转移赢得关键窗口期。创新“AI语音+靶向短信”双通道叫应机制,依托“1262”联防联控机制,通过讯飞星火大模型智能外呼,实现防汛责任人“触发—呼叫—反馈”闭环,做到靶向叫应直达末梢。2024年汛期,累计发送山洪预警24.7万条、靶向短信2.2万条。2025年叫应有关防汛责任人3.1万次,转移避险8万人。同时,基于数字孪生模型开展洪水演进、工程调度等场景预演,自动生成防御重点清单,推动应急预案从“静态文本”升级为“动态预案”,实现动态预演优化决策。2024年,全省成功应对45条江河91场次超警戒水位洪水,实现人员零伤亡的历史性突破。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全省累计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37.1万条,叫应有关防汛责任人3.1万次,成功转移8万人,无人员因洪涝灾害伤亡。

据了解,省水利厅将继续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抓手,推动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推进“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迭代升级以数字防汛驾驶舱为重点的数字孪生防汛体系建设,引入AI算力,深化水利专业模型建设,持续推进“数字防汛驾驶舱”从有人驾驶向无人驾驶演进,提高防汛智能化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云南日报讯(记者 王淑娟) 

编辑:马弘杨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