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时光里的芒市丨天空中流浪的云
微美芒市    09-21 14:49:19

图片

开栏语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为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芒市文联推出“时光里的芒市”专栏,旨在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吹响文艺号角,凝聚奋进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充分反映德宏芒市取得的辉煌成就。本期推出《天空中流浪的云》。

天空中流浪的云

文/李格桑

很多年前,我曾有一段寂寞的时光,总与云相伴。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季,几乎每天,当阳光用尽全身之力穿透浓雾,打着寒战,小心翼翼越过厨房屋顶,到访家里的院落时,我才愿意裹紧外衣,哆哆嗦嗦,从温暖的火塘移步院子,与这一天的阳光见面。

将藏了一年的草席抖开,平铺在院子里被阳光晒暖的地面上,借助房檐投下来的阴影,将席子自然分割成明暗两部分,而后躺卧下来,把脸深深埋进阴影里,以逃避刺眼的强光,而身体的其余部位则向阳光充分敞开,自由伸展,以便每一寸肌肤、每一个细微毛孔都能接受阳光的抚摸。上了年纪的外婆与我并肩躺卧,遥望天上的云朵发呆。恍恍惚惚,当我乘着云,翩翩然飞升之际,耳畔又响起外婆喃喃的诉说。“小时候,就在那一天,母亲和村里的几个人去背谷子,那么多人,偏偏就她发生了意外……”这个故事,被诉说了无数次,可每一次都没有得到应答,无论是悲伤、感慨或是嘲讽、厌倦。故事每被诉说一次,就好似又发生了一次,如此循环往复,人也跟着被抛入无限轮回之中。明明已艰难趟过时光的长河,向前漂流,将两岸的群山、将遇见或没遇见的一些人远远抛在了身后。可一旦故事被开启,人又仿佛逆流而上,重新站在了人生那段刻骨铭心的转折点上,就像此刻浮在天上的云,昨天它在那,今天再看,它好像还在那。

太阳渐渐升高,缓缓爬上更高的屋顶,而后一点点向着西边群山的怀抱投奔而去,阴影随之不断扩大,我们一次次将草席向外拖移,直至阴影将我们全身淹没。就这样,在那个寒冬,我和外婆不知疲倦地追逐着阳光、追赶着温暖。故事的篇章告一段落,我们都陷入深远的沉默,各自与天上的云聊着心事。云被气流和风随意捏成各种形状,时而飞舞飘逸,时而沉稳如山,时而亲密相拥,时而分离飘散。云偷听了我们的心事,有时明亮,有时暗淡。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云被风肆意驱赶着,四处流浪,没有依凭,没有方向,没有归途。在这天底下,可能很少有人为它驻足,也没有人真正关心它的命运,除了干渴的大地和焦心的庄稼人,而大地和庄稼人也只是希望它尽早坠落,抚慰撕裂的“皮肤”,浇灌干枯的禾苗。

外婆对天上的云诉说些什么心事呢?云难道不会厌倦她那重重复复,甚至连语气和标点符号都不曾变化的故事吗?也许不会,今天的云已不是昨日的那一朵,此刻的云已不同于前一刻,所以,每一次的讲述总是新鲜的,每一段落总会发生新的意义,最重要的是,故事内核所包含的永恒因子会在人世上、在每个人身上永远轮回,这个永恒因子就是人的情感。外婆也许会想到自己的命运与云何其相似,她一生都在追寻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心安的归处,但遗憾的是,她的愿望一生都没有真正实现过。

图片

外婆一生生育了四个女儿,不幸夭折一个,活了三个,无儿成了心结。大女儿成婚嫁人,她心疼女儿在人口众多的婆家吃不饱饭,受委屈,便接受了大女儿和女婿回娘家生活。女婿刚上门时,提了那个年代在贫穷的景颇山还很珍贵的几斤米酒,并信誓旦旦地承诺一定像亲儿子一样待她。刚开始,确实如你所读到的很多故事一样,平静而美好。女婿外出帮忙张罗婚丧喜事,总会想办法怀抱几斤米酒捎给她,她喜出望外,以为日子就会这样一天天过下去。“我就是这样一步步染上的小酒瘾。”这一段往事,后来也被一次次提起,其中的味道,唯有她能解。而故事的走向,最终也难逃根植在人性基因中的颓落倾向,正因此,那些超越者才显得伟大。后来,外婆和女婿因种种家庭琐事心生隔阂,而岁月也无情地催促着她一天天衰老,于是,原本还敢坐在火塘边烤火的她,战战兢兢,一步步退缩到远离火塘的寒冷角落,柴火的温暖再也够不到她。

那个冬天,外婆在她的二女儿家小住了一段时间,于是,每天躺卧在草席上观云的两个寂寞灵魂紧紧相拥。广阔无垠的天空,云竟然找不到一个落脚处,只是流浪,流浪。从浩渺宇宙深处,穿越一亿多公里而来的阳光,穿透天空厚厚的云层,将漫漫路途消磨剩下的温暖无私地给予了大地和地上的人们,但它能否穿过人内心的重重迷雾,照进最深处的阴冷角落呢?后来,我逐渐领悟到,无论我们多么努力,永远都追赶不上阳光的脚步。在天空孤独流浪的云,最后有没有找到家呢?也许,整片天空都是云的家。

太阳完全落了,我们也不舍地收起了草席。天空中,不同形状、不同厚度、不同色彩的云,都已随落日隐没,躲进漆黑的苍穹。但好在,当月亮升起时,人们又拥有了另一种光亮。

作者简介

图片

李格桑,女,景颇族,云南芒市人,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西山乡在职公务员。喜欢阅读和文学创作。

编辑:周智宇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