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党建引领破难题 智能充电护民生——金辰街道罗丈村与小庄村城中村充电治理纪实
昆明信息港    09-22 11:09:30

在昆明市盘龙区金辰街道,罗丈村与小庄村这两个典型的城中村曾经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隐患突出。私拉电线、入户充电等现象屡禁不止,老旧电路难以负荷,消防通道常被占用,居民安全意识参差不齐,成为基层治理的“老大难”。

面对这一困境,金辰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调研、精准施策,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凝聚共识,推动智能充电设施落地,不仅有效破解了充电安全难题,更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精准治理+群众参与+体系保障”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街道指导两村从隐患排查、宣传引导、专项整治和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入手,累计清理私拉电线20余处,发放安全宣传资料600余份,覆盖群众700余人,为智能充电项目的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党组织始终站在治理一线。罗丈村成立“党员先锋队”,走街串巷排查隐患、收集民意;小庄村组建“安全工作专班”,整合党员、股民代表等多方力量,将充电设施建设与消防安全同部署、同推进。两村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程序,确保充电项目方案科学透明,决议内容和实施情况通过村务公开栏、微信群等及时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感和信任度。

在推进过程中,两村根据实际情况推出各具特色的举措。罗丈村构建“智能设施+邻里联动”模式,充电桩具备充满自停、过载保护等安全功能,并结合邻里互助传统开展消防演练,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小庄村则依托网格化管理,将充电设施纳入网格职责,推出“充电桩微信小程序”,支持扫码充电、费用查询、故障报修等功能,极大方便了租户群体。

截至目前,小庄村已建成集中充电点2处、智能充电桩30个,可同时满足50辆电动车充电;罗丈村也逐步完成电网改造,充电环境显著改善。飞线充电现象明显减少,道路更加整洁,居民用电更加安全、经济。

金辰街道并未止步于硬件建设,更将应急体系、制度规范、消防宣传深度融合,构建起长效安全管理机制。街道牵头制定《城中村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细则》《应急体系建设工作规范》等制度,建立“街道-村-楼栋”三级应急联络机制,设立应急物资储备点,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实现安全隐患闭环管理。

以“消防宣传八进”为抓手,街道推动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家庭、进商户,全面提升居民安全意识。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解决了充电难题,更增强了社区的整体安全感和治理效能。

未来,金辰街道将继续优化应急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扩大宣传覆盖面,推动更多智慧便民项目落地,为构建安全、整洁、和谐的城中村社区提供持久动力。(昆明信息港 记者李红鸾 通讯员郭平刚)

编辑:合宇聪    责任编辑:袁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