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健康食品创新策源地”
云南日报    09-24 08:33:55

云南食品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资源强、加工弱的特征较为明显。云南“十五五”食品工业发展需以“方向引领”“科技破局”“链主牵引”“渠道革命”为驱动,将气候多样性转化为产品多样性,将丰富的农业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从原料输出地晋升为“健康食品创新策源地”,进而推动云南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食品工业发展两大战略方向

——打造“中国高原特色食品创新极”。应依托云南独特的高原地理气候、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元民族文化,通过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和模式变革,构建一个以健康化、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为特征,具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区域影响力的食品产业集群和价值高地,形成科技创新驱动极、产品价值增长极、产业生态集聚极和标准与品牌引领极。

——打造“RCEP”健康食品供给基地。应充分发挥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结合辐射中心建设,抓住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RCEP规则红利等机遇,推动建设“RCEP健康食品加工中心”“RCEP食品标准互认与溯源中心”“RCEP食品冷链物流与供应链枢纽”三大核心功能区。针对RCEP成员国市场需求,重点发展三七降血糖产品、核桃健脑产品等功能性食品,高原菌菇汤料包、冻干果蔬等便捷健康食品,有机蔬菜、茶叶、咖啡等有机天然食品;主导或参与制定“高原特色食品”国际标准,推动与RCEP成员国间的标准互认,减少贸易壁垒;推进认证便利,建立“一站式”RCEP认证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建立“云品”全球溯源体系,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从云南田间地头到RCEP各国餐桌的全流程透明可追溯,提升云南食品品牌信任度;以昆明为核心,打造“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整合中老铁路、昆曼公路等通道资源,建设面向RCEP的冷链集配中心,构建“产地预冷—冷链运输—终端配送”的全链条模式。

突破产业链短板,实施“深加工攻坚”计划

一是实施“技术攻坚”计划,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共建食品加工重点实验室,突破关键技术。二是实施“企业培优”计划,对接国内外食品加工巨头引进先进工艺和管理模式,聚焦茶叶、咖啡、核桃、澳洲坚果、鲜花、中药材、畜禽等优势产业,向功能性食品、生物基础材料、化妆品等领域拓展。三是实施“业态融合”计划,发展“食品+文旅”新场景,“以文化唤醒味觉、以味觉体验生活、以生活创造价值”,将食品从消费品升级为文旅IP。

积极布局未来食品。应充分利用云南“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基因库优势,聚焦“健康、高效、可持续”,布局植物基革命、细胞工厂、药食同源新赛道,打造具有云南标签的未来食品体系。

打破传统模式,推动品牌升维与渠道重构

转变传统品牌思维模式,将“我有什么就卖什么”升维为“消费者需要什么我卖什么”,打造“三维品牌”标签,以健康科技为硬核支撑,将“绿色”升级为功能量化;以文化叙事链接情感,将“民族文化”升级为可体验的“云南生活”;以美学设计冲击视觉,将土特产包装升级为具有东方美学的轻奢设计。

构建“1+N”品牌体系,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级体系为核心,形成“母品牌(公用品牌)+企业子品牌(价值品牌)”架构,满足不同消费圈层需求。

建立“用户就是触点”的流量思维。线下渠道要重构“体验式”场景,与目标客群的高频消费场景绑定,将功能性食品直达最需要的高价值客群。线上渠道要加强与主流电商平台合作,同时将粉丝引导至企业微信社群或小程序商城,进行深度运营和复购,摆脱平台流量绑架。

此外,还应设立品牌升维基金,由政府提供配套资金,对企业在新渠道拓展、品牌内容制作等方面的投入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推动企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云南省委党校 作者:杜琼 梁萍

编辑:洪俊杰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