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9月23日,2025昆明云上花旅季嵩明站在云南省花卉示范园区举行,活动以“花香、文化与数字赋能”为核心,通过育种科普、新品发布、基地探访等环节,全方位展现嵩明花卉产业的创新活力与文旅融合新路径。
嵩明:“花卉+文旅”同频共振
嵩明作为昆明花卉产业的重要产区,聚焦打造特色花卉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产业平台、土地资源等优势,积极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园区示范引领、街镇协同发展、乡村特色发展”的花卉产业格局,深入推动本地花卉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近年来持续推动“花卉+文旅”融合发展,依托丰富的花卉资源和先进的种植技术,打造集观光、体验、科普、消费于一体的花旅新业态。
2024年,全县花卉种植面积达3.5万亩(含复种),总产值25.64亿元,占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的32.65%。其中,大花蕙兰年产量350万盆,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菊花种苗占全国出口份额的90%,红掌种苗更占据全国95%的市场份额。全县拥有自主品牌22个、国外注册商标333个,良种覆盖率达95%,成为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嘉宾参观种植基地
本次活动地云南省花卉示范园区,创建于1999年,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财政部认定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核心区。同时作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核心区,引领全县,辐射带动国内外的现代农业发展,全面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年产高档鲜切花近8.15亿枝、盆花1000万余盆,年产值14亿余元,吸纳周边劳动力近万人,为当地农户的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奠定良好基础。
科技赋能:育种创新与产业升级
嵩明县坚持“科技兴花”战略,云南省花卉示范园区入驻中科院、国家月季测试站、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和国内外知名企业68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市级龙头企业23家、科技研发基地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现代农业科技中心7个,美国博尔、英国海盛、荷兰安祖等外资企业12家;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种400余个;花卉资源离体、活体保存库、花卉新品种研发及无土栽培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有全国最大的菊花种植资源库,收集保留菊花品种3000多个,虹之华菊花种苗占全国出口份额90%以上,安袓红掌种苗占全国市场95%以上,拥有中国科学院西南家猪分子育种基地、国家月季测试站、世界竹子种子数据库、鲜花博物馆,花卉、有机蔬菜远销海外26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以种子、种苗、种球研发生产销售绿色食品加工为主,鲜切花、盆花、干花、永生花、绿色有机蔬菜、食用菌为辅的绿色循环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
橙色多盟大中华区切花玫瑰大客户经理谭鑫昌现场分享
橙色多盟大中华区市场部经理杨嘉琦现场分享
活动现场,橙色多盟大中华区切花玫瑰大客户经理谭鑫昌开展了题为《育种的新时代》的专题分享,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花卉育种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随后,现场发布了橙色多盟最新切花玫瑰品种,详细讲解了其特性、市场定位与种植技术优势。这些新品种具备抗病性强、花色丰富、产量高等特点,将进一步增强嵩明玫瑰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与会嘉宾还实地参观了切花玫瑰种植基地,深入了解现代化温室管理、智能环境调控等技术的应用情况。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为嵩明花卉产业绿色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示范。
“云上花旅”:数字融合激活文旅消费
本次活动由中共昆明市委网信办指导,昆明市花卉电商主播协会主办,橙色多盟生物农业(上海)有限公司、荷兰可利鲜、云南润圃兰园艺材料有限公司、云南云之彼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南花念科技有限公司、昆明花仙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协办,千央、拥抱印度洋、木易(指间花艺)、美诗尼花艺、云南杨千瑶等网络达人齐聚现场实地探访。
花旅地图现场互动
活动同步进行“花旅地图”H5网络互动,整合嵩明及周边县区花旅资源,提供打卡导航、分享等功能,推动“线上传播+线下体验”双向联动。现场嘉宾通过线上扫码打卡“花仙子林下花园”、话题互动(#云上花旅# #橙色多盟# #切花玫瑰新品种发布#)等方式参与传播,通过短视频、国风表演、线上互动等形式,多维度展现嵩明花卉产业的品牌魅力与文化内涵。
展望:花香漫道,产业生辉
嵩明县将进一步发挥花卉资源优势,深化与企业、平台、媒体的合作,推动花卉产业从单一种植向“育种研发+种植+加工+文旅+电商”全链条升级,计划到2030年实现花卉产业总产值40亿元,出口额达10亿元。通过构建以园区为核心,联动小街镇、杨桥街道、嵩阳街道的“一园四片”产业格局,重点打造国际花卉种业中心、优质兰花生产中心和永生花全产业链体系。同步推进“数字花卉”战略,建设大数据平台和电商集配中心,培育集生产、消费、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花卉产业生态。
嵩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倪秀梅现场分享
嵩明县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花卉产业不仅是农业支柱,更是连接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纽带,未来将持续深化“花卉+文旅”融合,打造面向世界的花卉贸易枢纽和文旅目的地,让“美丽产业”成为富民增收的幸福产业。(昆明信息港 记者廖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