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云南三所“零近视”小学启示录:用奔跑与欢笑筑起视力长城
昆明信息港    09-24 17:17:30

9月是全国第11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从云南传来好消息:在普洱市孟连县诞生了两所“零近视”小学——腊福小学、戈的小学,两校323名学生视力都在5.0及以上。据悉,加上此前报道的红河州屏边县湾塘小学,云南的“零近视”小学目前已有三所。(据新华社报道)

近年来,由于科技不断发展,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低头族”随处可见,近视人群日益增多,特别是很多儿童及青少年,早早地加入到“近视大军”中。央视网今年6月的一篇报道中提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最近一次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总体近视率相较于2019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据医生观察,近视的发病年龄出现低龄化趋势,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户外活动时间不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尤其是紧盯电子产品等。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云南三所“零近视”小学更显得尤为珍贵。

探索“零近视”的秘诀,青山环绕的自然风景成为远离“小眼镜”的环境优势。学校践行“健康第一”理念,保证孩子每天充足的户外运动时间,不仅有效预防近视,更能增强体质、有助于健康成长。严禁带电子产品入校、周末寒暑假布置家务作业也大大减少了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严格执行眼保健操更是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加固防线。

2025年春季学期伊始,各地纷纷推出体育新政,强调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云南也于2月份出台中小学生壮苗行动方案,让中小学生每天运动2小时成硬指标。“零近视”小学的背后和各地体育新政同频共振,目的都是聚焦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当今社会,重智育轻体育当休矣,德智体全面发展不应停留于口号,更要落实于行动中。

云南“零近视”小学的实践成果,为破解青少年近视防控困局提供了参考路径。防控体系不必追求高科技投入,将视力保护渗透到每日作息、教室布局、家校互动等微观层面,也能实现较好的效果。在科学防控框架下,青少年完全有可能在数字化时代守住清晰的视界。视力保护并非“防不胜防”,期待把运动时间还给自然光,把童年还给奔跑与欢笑,一起为孩子筑起一道比任何护眼产品都坚固的“视力长城”!(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邵庆梅)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