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从西贝争议看食安新规:让 “舌尖安全” 更可感可及
昆明信息港    09-26 10:11:41

近日,罗永浩公开吐槽西贝莜面村预制菜“难吃且贵”,引发全网热议。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回应称 “众口难调”,双方你来我往的交锋不仅点燃舆论场,更将餐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推向聚光灯下。这场风波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深切关切,也凸显出食品安全规定短板。

舆论风波起:罗永浩“开炮” 西贝

罗永浩在直播中直言西贝预制菜“难吃”“性价比低”,并质疑其食品安全和成本构成。这番言论迅速在社交平台引发连锁反应,相关话题阅读量短时间内突破数亿,网友纷纷留言分享自己对预制菜的体验与担忧。西贝方面虽回应称 “众口难调”,但消费者对预制菜生产流程、食材品质的疑虑并未消解。这一事件不仅是简单的产品争议,更暴露出在快节奏的餐饮消费模式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品质的信任危机正在加剧。

争议暴露食安治理短板

预制菜“身份” 模糊、健康宣称不实、维权依据不足,是西贝事件暴露出的三大核心问题。消费者常被动接受预制菜品,却难知晓原料来源与加工信息;部分商家以“现制”为噱头,实际却使用含添加剂的预制菜;而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5000亿,但全国性生产规范仍缺失,信任危机亟待破解。

三方向完善新规体系

一是规范预制菜管理,要求商家明确告知菜品属性,强制生产企业公示溯源信息,划定冷链运输与复热标准;二是强化餐饮宣传监管,将“现制” 等宣传纳入监管,要求提供实证,扩大营养标示范围;三是健全维权机制,建立 “企业自查 + 第三方检测 + 监管抽查” 体系,设立快速检测点,严惩违规企业。

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关系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罗永浩与西贝的争议,恰似一记警钟,提醒我们食品安全容不得丝毫懈怠。食品安全治理需与时俱进。唯有补齐食品安全短板,让预制菜“身份” 透明、宣传真实、维权顺畅,才能筑牢 “舌尖上的安全” 防线,守护人民美好生活。携手共进,守护 “舌尖上的安全”。(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杨骞)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