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25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中国杭州举办。这是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本届大会以“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0名代表参会。
9月23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边会“保护地自然教育故事国际研讨会”举办,边会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中国MAB)及国际动物学会(ISZS)联合主办,以“共同讲述保护地自然教育故事”为主题,吸引了智利、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20余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150余名代表参会,旨在推动自然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助力地球生命共同体构建。
会议设研讨倡议、成果发布、案例分享等环节,发布《保护地自然教育女性贡献优秀案例》和《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自然教育优秀案例》2份报告。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入选11个中国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故事典型案例”,应邀参会并参展。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局长张永生作为代表分享案例故事,向与会嘉宾精彩展现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明星物种及自然教育创新实践。
9月22日至25日,“保护地自然教育故事”边会展览在大会国际展区举办,9个国家30个保护地设专区,通过视频、展板、现场互动解说等形式展示,吸引众多国内外嘉宾,感受自然教育的魅力,引起了热烈反响。此外,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团队还参加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国家林草局西南规划院等主办的相关平行论坛会议,与业内专家、同行交流学习,收获颇丰。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境内唯一分布于伊洛瓦底江流域热带区域的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立体垂直气候景观为核心的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作为古老生物种群的“避难所”与丰富的“物种基因库”,其拥有我国面积最大、代表性极强的自然生态系统。该保护区地处横断山脉纵向岭谷区,自然环境独特、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是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最富集、最典型、最关键的区域之一。区内珍稀物种资源丰富,分布有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冠斑犀鸟等5种犀鸟,以及云豹、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穿山甲、云南娑罗双、东京龙脑香、云南藏榄等濒危野生动植物。
在自然教育工作中,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创新举措、多元发力:依托德宏州生态志愿者服务队的专业生态摄影团队,以镜头记录自然之美、丰富宣教素材;带动村民参与观鸟自然教育服务,建成德宏州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展厅;深入开展“自然教育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营造全民保护氛围,为生态保护筑牢第一道防线。(来源:铜壁关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