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云南省启动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建设工作,围绕重点产业科技创新的需求,进一步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引进省外高端科技资源,强化产业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过培育建设,我省新型研发机构进入高速发展期。目前,省科技厅已遴选新型研发机构79家,覆盖14个州(市)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累计服务企业2650家,带动企业研发投入约9.41亿元。全省新型研发机构发挥自身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等优势,加快创新步伐,成长为我省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和促进成果转化的中坚力量。
●遴选新型研发机构79家
●累计服务企业2650家
●带动企业研发投入约9.41亿元
汇聚资源 推进技术创新
在云南先进弹性体产业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车间,数十堆隔震橡胶支座摆放整齐。“这些产品由多层钢板与橡胶交替叠合而成,安装在地震多发区的大型桥梁和建筑底部,能消耗地震向上部结构传递的能量,降低地震造成的灾害。”公司副总经理李东辉介绍,这一创新产品成功孵化了全国减隔震行业的龙头企业“云南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动了全国建筑减震隔震技术的快速发展。
从1985年获批成立云南省橡胶制品研究所,到2000年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面向市场经营,再到如今的云南先进弹性体产业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公司的发展也曾经历过运转资金不足、生产系统配套不完善、生产工艺落后等困境。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公司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明确了以建筑减隔震产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主要业务,实现了扭亏为盈。2021年,弹性体创新院入选云南首批新型研发机构。
“新型研发机构拥有多元协同创新与资源整合能力,其灵活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实现去行政化治理,合同制管理更聚焦企业需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提高了对省内企业的服务能力。”谈起申报新型研发机构的初衷,弹性体创新院总经理杨魁说。
入选首批新型研发机构后,弹性体创新院积极引入高质量创新资源,与上海交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围绕弹性体产品研发及成果转化开展技术需求对接、项目联合攻关,共同推进制约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的解决。
通过创新研发,弹性体创新院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拥有专利16项,主持编写行业标准1项,参与编制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2016年起,企业连续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弹性体创新院位于滇中新区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正加快建设,我们将通过一个基地、两个平台、N个中心的布局,在弹性体新材料领域持续深耕,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杨魁说。
聚焦市场 加快成果转化
走进云南西草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展示厅,陈列台上摆放着公司多年来研发的各项科技成果,有化妆品、消毒产品、功能性食品等。自2007年成立以来,云南西草深耕植物全植株的开发应用,建起3个植物活性成分提取厂、5大品类中试生产车间及60余条已认证的生产线,研发并已备案产品1800余种,投入市场超1300种,储备配方超过6000种。
“自入选云南省新型研发机构首批培育对象以来,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快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推向市场,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升企业研发竞争力。同时,在政策补贴、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实现了降本增效,企业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云南西草副总经理赵春花说。
找准新型研发机构平台定位,云南西草通过双聘制、多点执业等灵活引才方式,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在种植、提取、研发、应用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发挥了高校、科研院所在应用基础研究端,企业在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端的优势,形成了助推植物萃取健康产业发展的合力。
立足云南生物资源优势,企业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对植物根、茎、叶、花、果不同部位的特有活性成分进行筛选,研究其抑菌、抗氧化、抗炎、抗光老化、抗衰老、美白等功效,形成多个优势产品。
聚焦食药两用植物资源研究利用,企业围绕天麻、石斛、三七等药食同源植物,筛选特征功能因子,并针对市场需求开发出铁皮石斛原浆、玫瑰原浆饮、三七原浆饮、小黄姜伏湿膏等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
“当前,云南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市场对植物萃取健康产品需求不断增长。云南西草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科研能力和全链条服务能力,拓展植萃创新原料在食品、日化产品中的产业化应用,带动一批相关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助力产业提质增效。”赵春花说。
技术应用 服务产业发展
2024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发布了交通行业首个工程全生命周期国产自主BIM(建筑信息模型)平台,为推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一成果来自多家行业龙头的共同研发,其中就有昆明安泰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2年的昆明安泰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基础设施数字化及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是云南建设工程数字建造领域规模最大、产品覆盖产业链最完整、用户数量最多的企业。2021年,该公司入选我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
“研发费用投入大和技术研发难度高一直是企业发展道路上面临的双重考验。”安泰得运营中心负责人介绍,数字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不仅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投入,而且需要跨学科团队支持。企业入选新型研发机构后,通过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实施双聘制等方式,与行业龙头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攻关,并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整合资源,进行成果应用,实现科研与市场双向驱动,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区别于传统的设计软件,安泰得开展的基础设施数字化及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关键技术研发,不只局限于某一阶段的数字化改造,而是将基础设施从规划、设计、施工、运养的整个过程,都纳入数字化管理体系,通过数据的贯穿与融合,实现全链条的智能化与精细化。
创新驱动,安泰得构建了可纳管全球基础设施领域主流厂商及主流框架的算法人工智能中枢系统,可快速对外形成并输出通用的人工智能能力,开展智能感知与工程物联网、检测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工程仿真与智能服务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近5年来,企业投入自主研发费用1.5亿元。
瞄准市场,安泰得加快成果转化应用,逐步构建以自身为中心、多个供应链外包配套,从中心带动外围的产业生态圈。企业自主研发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已在国内综合交通、能源基建、城市与园区建设等工程领域规模应用,服务市场规模近千亿元,累计形成软件收入超5亿元。
近日,省科技厅印发《云南省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云南省新型研发机构的申报与遴选条件、运行与管理标准,并明确我省将以后补助方式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发展,鼓励和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申报和承担各类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创新券方式,向新型研发机构购买研发创新服务。随着我省培育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型研发机构将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云南日报 记者季征 通讯员海璐)